消息稱恆大老闆須用個人財產還公司債 不符合公司法但合乎道德?

2021-10-27

買房的人怕頭期款打水漂,買股的人擔心被套牢……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近來陷入債務違約危機,輿論普遍觀望中國政府是否出手打救恆大,以避免骨牌效應衝擊當地經濟。

不過,北京當局似乎想到另一個辦法。

彭博社昨天(26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稱,中國當局要求恆大創辦人許家印用個人財產來償還恆大欠下的債。

據報道,北京是在恆大於上個月23日錯過支付到期的美元債券利息後,發出了相關指示。

與此同時,中國各地方政府也在嚴密監控恆大的銀行帳戶,以確保恆大把公司的錢用來完成還未完工的房地產項目,而不是用來支付債權人。

外媒稱北京當局要求恆大創辦人許家印用個人資產緩解恆大集團的債務狀況。(路透社)個人財富償抵公司債有什麼問題? 然而,要求許家印用個人財產償還恆大公司債也引來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許家印的個人資產填得住恆大的巨大債坑嗎?

截至6月為止,恆大的債務已經達到3000多億美元的規模,比部分中小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有過之而無不及。

曾是榮登中國首富的許家印到底有多少資產?外界並無統一的答案,不過兩個具參考價值的中外富豪榜或許能提供一些線索。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排行榜的估計,許家印近年來財富大幅縮水,從2017年巔峰時期的420億美元,跌落至如今的78億美元。

上述推算主要基於他在恆大上市後持有的股份面值。

彭博社也指出,許家印在過去十幾年也透過持有恆大的股份,獲得了多達80億美元的股息,但沒人知道他有沒有再拿這筆錢做其他投資,進一步錢滾錢。

另一方面,今天(27日)出爐的中國胡潤富豪榜則顯示,許家印的身家比去年減少了1620億人民幣,資產縮水至730億人民幣(約114億美元),因此排名也從去年的第五大幅滑落至第70位。

無論從哪個排行榜來看,許家印暴跌的身家對於恆大的3000多億美元債務,恐怕只是杯水車薪,能多大程度緩解恆大的債務壓力,令人質疑。

許家印近年來資產大幅縮水。(法新社)第二個問題,要求企業負責人用個人資產償抵公司債,是否有違資本世界的原則,乃至衝擊企業家創新和發展的動力?

從民粹角度來看,讓富裕多金的企業家付出代價的劇本,肯定會有大快人心的效果,也合乎道德標準,而且乍看之下也很符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願景。

但若中國當局要求許家印用個人資產償還公司債的消息屬實,恐怕會間接帶出一項信息:

「即使你再有錢,你的財富也未必安全。」

當財產不再安全,誰還想努力賺錢?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已有不少理論告訴我們,經濟發展需要動力。

財產權的確立,是人們願意努力工作,賺取收入的動力來源。或許努力不一定有用,但有努力就有機會,而賺到的錢也能袋袋平安,不必擔心被更上層的權力機構剝奪。

上世紀末前蘇聯最終不支瓦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其奉行的共產主義不符合人的天性,因此難以延續。

中國當局「共同富裕」的論調一出台,以及為改革國內經濟體系的長年積弊,而大力整肅民間大型企業的雷厲風行,曾一度讓外界擔憂北京將摒棄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精神,走回過去的老路。

這些擔憂無疑將對中國近年來的飛速發展造成衝擊。

「共同富裕」是中國輿論最近很火紅的詞組。(法新社)不過,北京官方後來的態度似乎有所放緩。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在本月15日發表習近平的一份會議講話,當中提到,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準。

習近平也提到,必須防止落入「福利主義」養懶漢的陷阱。

這顯示北京已經意識到,過度激進的做法會衝擊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成就,甚至讓人民對共同富裕有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因此態勢有所減弱。

無論如何,許家印被要求用個人財產償還公司債一事,卻又和上述基調相悖。

若傳聞屬實,長期而言恐怕會大幅削弱中國企業投資和創新的動力,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

畢竟在財產權不受保障的情況下,誰會有意願去賺取不知哪天會被要求吐出來的錢呢?


相关文章

  • 明明有不在場證明 泰男被指殺人未遂關押五天怒喊告
  • 【城市呼吸|紀慧琴】遲來的正義拿來祭祖?
  • 馬國擴大禁令 超市與國家公園等禁用一次性塑料袋
  • 馬國大熊貓興興和靚靚 下個月送返中國
  • 旅居馬國客工異鄉有愛自發組織 默默回饋當地社區
  • 泰國審計局大樓倒塌慘案 中國鐵路十局董事被捕
  • 負責看守藏逾280公斤毒品倉庫 兩名馬國男子被捕
  • 吳培銘何禮娜走訪東海岸
  • 馬國大熊貓興興和靚靚 下個月送返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