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首富」崩盤?不是海底撈、不是「呼吸機」

2022-03-16

有東南亞「小騰訊」之稱的新加坡冬海集團(Sea),去年股價接連走高,股價3年漲30倍,目前已經是亞洲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僅次於阿里和騰訊。

這也讓公司聯合創辦人、主席兼CEO李小冬以198億美元,躋身新加坡新首富。

李小冬,今年42歲,生於中國天津,他的父母是天津國有企業職員。

李小冬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工程系,後來赴美留學,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MBA學位。新加坡冬海集團(Sea Group)創辦人是三位中國新移民,即李小冬、葉剛、陳精業。

(圖:來源自網絡)

葉剛為冬海集團營運長,他此前曾在Wilmar International公司和新加坡經發局任職過。

而陳精業則是蝦皮網首席產品官,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

李小冬、葉剛、陳精業三人,曾登榜於《胡潤全球少壯派白手起家富豪榜》。

2020年11月的第35屆新加坡商業大獎頒獎典禮,冬海集團執行長李小冬獲得「新加坡年度最佳商人」,他從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手中接過獎盃。頒獎典禮上,李小冬稱他與人們印象中的商人不一樣,與很多人是有了錢或創業有成後移民新加坡不同,他是在這片熱土「白手起家」的。

李小冬說:「當我還是一無所有時,新加坡接納了我。我來這裡時幾乎沒有任何積蓄,還欠了10萬美元的學生貸款。我和妻子只能租住在布萊德的一套三居室組屋中的一間臥室。儘管如此,新加坡還是接受了我,對此我將永遠心存感激。早在我有所成就之前,他們就讓我感到被歡迎。」

(圖:來源自網絡)

李小冬把遊戲、電商、支付都攥在手裡,這是很多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絞盡腦汁想要做成,卻始終沒有做到的事情。

冬海集團(Sea Group),通過旗下Garena、Shopee與SeaMoney分別切入遊戲、電商與金融這三個領域,成為東南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然而,雖然勾畫出了一個「騰訊+阿里」綜合體的美好藍圖,卻在半年的時間裡遭遇了股價的急速下墜,從巔峰時期的2000億美元跌至如今的540億美元。

據冬海集團3月1日發布的財報顯示,過去一年,冬海集團的營收總額為99.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7.5%,凈虧損為15.7億美元,同比擴大了17.9%。

從冬海集團的營收結構來看,遊戲業務是支撐起發展的引擎。2021年,冬海集團的數字娛樂業務營收約為27.7億美元,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仍處於燒錢虧損的狀態,分別虧損了25.5億及6億美元。

作為唯一一項具有正現金流的業務,遊戲業務的發展,決定了冬海集團中短期發展的可持續性。

(圖:來源自網絡)

不少人形容,冬海集團是騰訊的「乾兒子」。

冬海最初起家,靠的就是遊戲業務。2010年,冬海集團引入了騰訊的投資,旗下的Garena拿到了至關重要的《英雄聯盟》在東南亞的代理權,靠此遊戲,Garena僅花了兩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盈利。

TWpBd01UbzBNV1F3T2pnNk56Z3laVG82TVE9PQ==

此後,騰訊不斷向Garena輸血,諸如《王者榮耀》、《QQ飛車》等騰訊系的遊戲都交給Garena代理,Garena迅速成為東南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遊戲公司之一。

從股權角度來說,冬海集團上市之初,騰訊持有月39.7%的股權,是冬海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創始人李小冬則持股20.7%。

與騰訊的深度綁定,讓冬海集團實現了高速發展,但是也終於在最近一段時間,成為了其股價下跌的誘因。

今年1月,騰訊減持了冬海集團的股權,從21.3%降至18.7%,除此之外,騰訊還有意將具有超級投票權的B類股份轉換為A類股份,屆時,騰訊在冬海的投票權預計將減少到10%以下。

就在此次減持交易的兩周前,騰訊還以派息的方式大幅減持京東的股票,持股比例從從16.9%降至2.2%。

除此之外,與騰訊的綁定,還令冬海集團陷入到了印度與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糾紛之中。今年2月,印度封禁了一批與中國有關的網際網路APP,冬海集團也受到了波及,旗下最炙手可熱的遊戲Free Fire(一款與和平精英十分類似的「吃雞遊戲」)也在封禁名單之中。

事件發生後,新加坡政府也出面與印度政府交涉,要求印度政府「儘快解決」對Free Fire 的封禁問題。

受此事件影響,冬海集團的股價下跌幅度高達18.39%,市值蒸發約160億美元。這款遊戲在印度被封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大的市場反應,原因在於冬海集團對這款遊戲的依賴程度太高。

Free Fire是Garena唯一一款獲得了巨大成功的自主研發遊戲,且是Garena目前收入的主要來源。

2021年四季度與全年,Free Fire在Google Play上的月均活躍用戶數排名全球第二。印度市場對此貢獻巨大,2021年,這款遊戲在印度地區的下載量月在6700萬,占比接近3成。

目前,Garena還沒有其他同等量級的遊戲可以與Free Fire相媲美,對於整個集團來說,過於單一的收入結構,令市場對冬海集團的未來發展感到擔憂。

(圖:來源自網絡)

不僅如此,2015年,冬海集團試圖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推出Shopee電商平台,切入東南亞地區的電商市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與此同時,東南亞的電商市場已經雄踞有阿里系的Lazada和京東投資的Tokopeida這兩家有著深厚電商基因的大平台,作為一家以遊戲起家的公司,冬海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優勢。

基於這樣的現實條件,冬海集團沒有指望可以一招鮮地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使用同一種運營模式,而是分頭出擊,在各個區域建立本土團隊,建立起了強大的本土化運營能力。經過數年的耕耘,Shopee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下載量第一的購物類APP,GMV和訂單數長期保持著3位數的增長。

儘管如此,就如國內網際網路企業面臨的「用戶天花板」困境一樣,冬海集團也將在未來面臨用戶數量探頂,邊際收益減少的問題。

為了維持發展與想像空間,Shopee於2019年走出東南亞,進入更廣闊的世界市場。放眼世界,歐美及東亞地區都已有了成熟的電商巨頭,Shopee想要複製東南亞地區的成功極具挑戰性,因此,Shopee將運營的重點放在了南美。

巴西是Shopee選中的第一個試點,2019年10月,Shopee在巴西上線,還是通過本土化+高性價比的運營方式,僅一個月的時間,Shopee就衝上了下載榜的第一名。目前,Shopee在巴西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本土電商平台Mercado。此外,Shopee的業務也已經延伸至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阿根廷等國家。

新興網際網路企業挑戰現存霸主的方式都有些類似,Shopee也是靠著補貼、低價的策略,通過深耕爆款品類吸引消費者,從而打開市場。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為了支持其業務的快速擴張,去年9月,冬海集團曾以售股方式融資60億美元。

如此快的擴張速度,造成的後果是物流、運營成本的大幅上漲。儘管目前Shopee的營收數據表現不錯,各個區域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提升。但目前Shopee仍未取得盈利,相反,冬海集團從遊戲業務獲得的利潤幾乎都被電商業務虧損殆盡,冬海集團的電商業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吞金獸」。

(圖:來源自網絡)

儘管目前SeaMoney仍處於虧損狀態,但CEO李小冬認為,「SeaMoney將會在明年實現正現金流。」

屆時將與Shopee一道,為集團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數達到上限 勿洛體育場入口關閉
  • 【GE2025】國人需要平民代表 紅點同心黨候選人林怡慧談從政決定
  • 【GE2025】五個政黨代表將進行華語論政 新傳媒今晚9點直播
  •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 勿洛體育場入口重開
  • 黃總理與馬國首相安華通電話 了解緬甸地震災後人道主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