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填海造陸的新加坡!
西班牙巴塞隆納、澳大利亞雪梨、美國邁阿密、加拿大溫哥華、中國的深圳……這都是世界上出名的沿海城市。
發達的城市吸引著大量的民眾前來,人流涌動之間又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但沿海城市多面臨著有限的土地面積與無限的人口、發展的衝突,這也就有了填海造陸,有了滄海變桑田。
說起填海造陸,就不得不提到新加坡。據悉,現在新加坡的國土面積約為720平方公里,相比起建國初期581.5平方公里,擴大了近24%,這一切都是填海造陸的功勞。
換句話說,新加坡近20%的國土是“精衛填海”填出來的。
新加坡享譽國際的,
樟宜機場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還有另外一個享譽國際的名字,花園城市。但你知道新加坡有多少個景點是填海填出來的嗎?
對於每一個前往新加坡的人來說,最熟悉的——樟宜機場,就是填出來的。
在新加坡現有的5個機場中,除樟宜機場外的四個機場都是英國人修建的,唯有樟宜機場,是新加坡自己建造的。
由於新加坡的國土面積過小,不得不以填海的方式來建造樟宜機場。
1975年6月,新加坡開始實行填海造地計劃,首次就填海超0.52公頃。最終填海面積達870公頃,約占了樟宜機場總面積的67%。
我們現在看到的美麗的樟宜機場,所占面積三分之二是填海得來的。
1981年,樟宜機場正式啟用後,逐漸奠定了新加坡作為世界航空樞紐的重要地位,曾連續8年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
不僅如此,樟宜機場還是一個旅遊聖地,標誌性的星耀樟宜在世界上都很出名。無論是遊玩、購物,還是度假,新加坡樟宜機場都不會讓你失望。
新加坡現代化的標誌,
濱海灣花園
作為新加坡現代化標誌的濱海灣,也得益於填海造陸。
新加坡這幾十年的地圖對比,可以看出濱海灣花園在十數年前還是一片海洋。詳細來說,新加坡金沙酒店與濱海灣花園,都是填海造陸的產物。
從60年代起,新加坡就在濱海灣地區進行填海改造,一直持續到90年代,新加坡的濱海中心與南部的填海進程才告一段落。
按照一般的想法,填海造陸獲得土地後,應該是建造房產,獲取更高的利潤。但在新加坡超前的規划下,在濱海灣地區出人意料地建造了占地101公頃的著名的濱海灣花園。
進入21世紀後,新加坡在新加坡河和加冷河的入海口繞著水庫建造了一圈陸地,形成了著名的環濱水景觀,也讓新加坡的核心商務區得到了升華。
濱海灣花園有著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瀑布,以及數十萬株花草植物。也是新加坡實現從“花園城市”變為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的一大創作。
新加坡的煉油中心,
裕廊島工業區
從新加坡這數十年的發展來說,裕廊島所占的比例一定不低!
裕廊島以前並不是一個島,而是裕廊以南的7個小島:亞逸查灣島、北塞島、梅里茂島、亞逸美寶島、沙克拉島、巴高島和西拉耶島,占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
作為馬六甲海峽出海口的新加坡,清楚的意識到僅作為石油中轉站是不夠的。為了發展原油加工業,新加坡決定將這7個小島通過填海造陸合併成一個大島。就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填海造陸工程。
填海造陸完成後,裕廊島成為了新加坡的煉油基地,新加坡的原油加工產業在隨後二十年間迅速騰飛。2008 年,新加坡已成為全球三大石油貿易和煉油中心之一。
現在,裕廊島是新加坡最大外島,總面積將近32平方公里,是原來面積的3倍!島上設有約100家國際大公司的運營基地,包括荷蘭皇家殼牌、美國埃克森美孚、美國雪佛龍、美國杜邦、德國巴斯夫、日本住友化學及日本三井化學等業內巨頭。
而今的裕廊島,正在朝著擁有尖端技術的化學工業基地前進。
通心粉們還知道新加坡有哪些因填海造陸而產生的著名景點或區域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6716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140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