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選擇延後退休者增加了 哪些群體更可能重新僱傭?

2021-10-28

如無意外,新加坡將在2030年邁入超級老齡化社會,屆時將有超過五分之一人口是65歲以上年長者。

為因應人口老齡化可能對生產力和社會安全網造成的影響,延後退休年齡成了這幾年的重點政策。

其中,我國政府在2019年把本地員工的退休年齡從62歲調高至63歲,重新僱傭年齡的頂限則從67歲調高至68歲。同時,最晚在2030年,將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逐步調高至65歲和70歲。

本地近期一項研究發現,延後退休的政策確實提高了年長者持續工作的比率。

國大經濟系副教授Chia Ngee Choon和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Cynthia Chen在《海峽時報》發表的一篇專文中,提供了部分研究發現。

一、重新僱傭政策促使更多人延後退休 該研究發現,政府從2012年開始推行的重新僱傭政策確實提高了年長者持續工作的比率。

經過調整教育、婚姻狀況、房產和花費等變項後,該研究指出,重新僱傭年齡政策的實施,把年長者退休的比率減少了8.7%。

重新僱傭政策實施後,本地年長者持續工作的比率有所提高。(海峽時報)二、哪些人更有可能延遲退休? 和非退休人士(在重新僱傭年齡下持續工作的年長者)相比,除了年紀較大之外,已退休人士還有以下特徵:

  1. 教育程度較低;
  2. 非醫療費用花費較低;
  3. 尋求醫療照顧的次數較高;
  4. 醫療費用較高;
  5. 自認健康情況較差;
  6. 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的比率較高;
  7. 更有可能出現認知能力退化。
另外,研究也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延遲退休。62歲至65歲男性年長者的就業率在重新僱傭制度下,提高了9.1%,同年齡層的女性則只多出7.3%。

這是因為女性一般被迫承擔更多的家庭義務,如照顧家中的幼童或其他患病的親屬,導致她們必須更早離開工作崗位。

女性較多承擔家中照護者的責任。(海峽時報)三、較早退休的人健康狀況反而更差? 兩位國大學者在《海峽時報》文章中指出,身體狀況較差有可能是人們較早退休的原因,但已退休人士也有可能是因為退休後一下子「閒下來」而導致健康迅速惡化。

研究也指出,退休也可能對年長者的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因為退休後將失去和同事及相關朋友往來的機會,而這類社交網絡對於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所幫助。

研究稱退休生活有可能對年長者的認知能力產生衝擊。(海峽時報)四、體力要求較高的工作較少人願意接受重新僱傭 研究發現,那些從事體力活的年長者,較少在重新僱傭制度下選擇繼續工作。

數據顯示,在人工操作成份較高的工作中,2012年開始實施的重新僱傭制度,只提高了6.1%的年長者就業率。

相較之下,人工操作成份較低的工作中,年長者的就業率則上升了26.9%。

體力要求較高的工作,或許也是讓部分年長者體能吃不消,因此選擇不繼續工作的原因。

兩位學者因此在文中呼籲,國家應該從上而下努力,透過科技等方式重新設計工作崗位,以鼓勵更多原本從事體力要求較高工作的年長者繼續工作。

文章指出,整體而言,調高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有助於減緩我國老齡化社會帶來的衝擊。

不過,這可能也應驗了不少國人心中所擔憂的:

「難道我們真的就得活到老,做到老嗎?」


相关文章

  • 女子在地鐵站被摸屁股 猛追大喊求助勇擒色狼
  • 美國發動世界貿易戰誰將最後站在台上? 跟李顯龍上一課吧!
  • 防長黃永宏宣布引退 不參加來屆大選
  • 億元遺產引家族紛爭!長子起訴姐弟,爭奪唯一遺產執行權
  • 新加坡現裸男持刀傷人,赤身奔跑還四處搞破壞!
  • 天琴座流星雨即將浪漫來襲!新加坡這些地方可看到
  • 全球創新70%在亞洲!新加坡副總理從中關村發展談新中合作
  • 當AI邂逅星辰!中國教授這幅神作,讓新加坡總統直呼驚艷
  • 人民黨宣布競選政綱 謝鏡豐將領軍碧山 大巴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