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民服兵役知多少

2022-03-17

新加坡國民服役起源始於1967年,也就是新加坡獨立後兩年。

為了讓這個彈丸小國擁有自保的軍事實力,當時政府實行了此項制度,也藉此培養新加坡人的愛國情懷。

新加坡兵役制度

1、根據徵兵法案,凡年滿16.5歲的男性永久居民有義務登記加入國民服役。他們在年滿18周歲後需要服役2年,同時每年有40天的時間返回軍隊服務,該項義務直到至50歲(將官軍銜)或者40歲(其他等級)。

2、主申請人及其配偶作為第一代移民無需服兵役,第二代男性移民需按新加坡政府規定服兵役

3、逃避國民服役的人將接受軍事法庭審判,受到最高三年監禁或最多5000新加坡元的處罰。對於移民來說,沒有履行兵役義務會失去永久居民身份。

4、所有有兵役義務的,年滿13周歲或以上的男性,在需要出境旅行3個月或以上時,需要得到離境許可。如果需要出國超過兩年,除了申請出國准證之外,還必須繳納75000新幣(或去年父母總收入的一半,取較高者)的保證金。

總的來說,是否需要服兵役只受其在新加坡身份的影響,而與年齡、學歷等其他因素無關。此外,新加坡軍方從2014年起,增設了志願軍(Volunteer Corps),讓有意參軍的第一代移民及女性也可以服兵役。

服役期間的相關事宜

服役年齡

新加坡規定,凡是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和永居居民都必須服兵役兩年。一般都會選擇」A」Level(新加坡教育部與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聯合推出的水平測試)考試之後,服完兩年兵役便繼續讀大學或進入理工學院。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寫信申請提前或延後服兵役時間。

服役時間軸

在新加坡,有兵役義務的男性需要在16歲半前登記入伍,並在18周歲正式入伍成為全職軍人,服役兩年兩年後退役轉為戰備軍人,但必須在退役後的10年內每年回營訓練14天,並確保每年的體檢合格。退役10年之後,便無需每年回營訓練,但仍有可能隨時被召回軍營參與訓練,直至年滿40歲

限制出國

從13歲開始,有兵役義務的公民/永久居民,如果需要出國超過三個月,必須向政府申請出國准證如果需要出國超過兩年,除了申請出國准證之外,還必須繳納75000新幣(或去年父母總收入的一半,取較高者)的保證金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導致無法在出國准證到期前回到新加坡的情況,都必須提前申請延期,否則不但保證金會被沒收,回到新加坡後還可能會面臨牢獄之災哦!

棄籍逃役

如果孩子到了入伍年齡還留在國外,不回新加坡服兵役,然後在21歲後選擇放棄新加坡國籍或者永久居民身份,依然會被視為逃兵役。如果被定性為逃兵役,那麼在其回新加坡之後,將面臨最高3年的監禁,並且在監禁後仍需要服役。

薪資

全職服役期間,根據職位的不同,士兵每月可以領到大約$600~$1700的薪資,並且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值得注意的是,退役後每年會隨機抽取男性回兵營進行訓練,訓練期間士兵也會獲得額外補貼。

體檢

士兵在入伍前會接受詳細的身體檢查,並根據身體健康狀況被分為7個等級,不同等級的士兵會得到不同強度的訓練和任務。

比如體檢結果為A和B1的士兵屬於身體健康良好,可以參加全部的訓練,而E1和E9的士兵則因身體患有長期疾病,因此只適合做文職工作。

參軍

新兵們會先被安排到附近的小島上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集訓。每天都是清晨5點半起床,一般情況下在傍晚6點結束一天的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包括體能訓練、障礙訓練、射擊訓練、野外訓練以及行軍等。在集訓的最後一天,新兵們將徹夜行軍24公里前往國民服役廣場(即濱海灣浮動舞台)舉行結業典禮,標誌著集訓的結束。

集訓結束後,士兵會被分配到新加坡武裝部隊、新加坡警察部隊或新加坡民防部隊。大家常提及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則都屬於武裝部隊。此外,集訓中具有領導力的士兵有機會進入軍官學校。

新加坡兵役不僅讓國民有機會為國防做出貢獻,還是許多人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的儀式。經歷了兩年的磨鍊,有很多人心智會變得更加成熟,身材變得更加魁梧。小編知道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有服役過的綠卡申請公民更加容易。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