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力部(MOM)周一(3月14日)發布的年度勞動力市場報告!
我們看看去年新加坡的就業和裁員情況到底怎麼樣?
本地人和外國人的就業誰更好?
2021年少了3萬准證人士 本地人就業情況大大好轉
就業方面,居民(公民+PR)和非居民(准證人士)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
(圖源:海峽時報)
在疫情期間,新加坡就業市場減少最多的非居民。
2020年,整個就業市場減少了18萬准證人士,2021年在整體就業人數大反彈的情況下,市場上依然少了3萬准證人士。
新加坡的上一次准證降溫措施,在2021年起到明顯效果。
非居民就業方面,SP和EP的人都減少了,加起來將近3萬人。
其中就業准證EP就減少了1萬5300人,而S准證持有者也減少了1萬2200人, 相對來說WP工作準證的人數僅減少了2400人。
(示意圖)
不過總居民就業增長強勁,增加了71300人,抵消了非居民就業減少的3萬人。
事實上從2017-2021年這幾年,不管經濟變化如何,居民(公民、PR)的就業人數都是增長的,哪怕在2020年衰退的情況下,依然多了14,900就業居民看。
(圖源:海峽時報)
總的來說,經過幾年的准證流失+本地人就業增加,現在新加坡勞動力市場有將近340萬人,非居民僅占28.1%,居民占71.9%。
人力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居民就業趨勢喜憂參半。
雖然信息和通信、衛生和社會服務、專業服務、行政和支持服務以及金融服務等行業的就業人數有所增長。
但由於今年大部分時間的嚴格旅行限制,住宿、航空運輸和支持服務以及藝術、娛樂和休閒行業的就業人數適度下降。
對於非居民來說,除建築業外,所有行業的非居民就業都有所下降,而第四季度隨著邊境限制的放鬆,建築業的就業得到了提升。
(圖源:海峽時報) 被裁員的人數,降了!
這些行業、這個年齡裁員最多
誰也沒想到,2021年裁員最多的食批發貿易和金融服務行業。
最受影響的是中產階級,那些專業人員、經理、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PMET)。
去年有1113家公司進行了裁員,比2020年的1962家有所下降。總體而言,去年的裁員人數從2020年的26,110人的高點急劇下降到8,020人,低於新冠之前的水平。
連2018年和2019年的裁員人數都比去年高,2018年的裁員為10730人,2019年為10690人。
(圖源:海峽時報)
另外,2021年的大部分裁員是由於企業重組或結構調整,而不是像2020年大流行的高峰期那樣,是由於經濟衰退或業務下滑。
裁員人數的急劇下降反映了經濟復甦時期的情況,在經濟衰退後的一年裡,裁員人數通常下降50%以上。
所有行業、所有年齡段的居民的裁員率都有所下降,最大的下降來自於50歲以上的人。
這可能和政府一系列的補貼有關係~
但是與其他年齡組相比,40歲和50歲的工人仍然更容易被裁員,他們的身份也往往可能是PMETs。
(圖源:海峽時報)
好消息是,被裁員後再找到工作的人多了,重新就業率從2020年的62%上升到2021年的66%,這是六年來的最高水平。
去年重新就業的人中有近一半49.1%在裁員的第一個月內就找到了工作。
不過再就業方向不同:
以前從事保險服務、建築、餐飲服務和零售業的居民更有可能重新進入類似行業,而從事房地產、專業服務以及社區、社會和個人服務的居民通常會轉到不同的行業。
職位空缺依然很多
本地人找工作有優勢
總體而言,新加坡經濟在復甦,旅行限影響了移民工人的流入,准證又不好申請。
這造成了新加坡大量職位空缺!
現在勞動力市場仍然緊張,經季節性調整的職位空缺數量在去年12月進一步上升至117,100個。
這對本地人(公民、PR)來說是個好消息!
(圖源:海峽時報)
至於准證人士嘛,要做好心理準備,上次財政預算案宣布的最新的變化是:
從今年9月起,新的EP和S准證申請人的工資門檻將增加500新幣,分別為5000新幣和3000新幣。
在金融服務領域(因為該行業的工資標準較高),新的EP申請人的標準將從5000新幣提高到5500新幣。
對於金融業的S准證申請人,將引入3500新幣的工資門檻。
(示意圖)
對於更新准證者,這些變化將在一年後適用,從2023年9月開始。
看來想在新加坡混下去的朋友們,申請PR是必經之路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