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统计,新加坡过去7天平均日增病例1万5000+。
这意味着短期内,即便病例数字有所下降,理论上也不会出现突然暴减的情况。
以现在的速度,一周内,新加坡就会突破100万确诊。多达五分之一的新加坡人口都曾/正在感染新冠病毒。
每5人就有1人确诊。
而在这些人中,又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经历长期新冠后遗症?
最新后遗症:脑萎缩、记忆力受损
中1次新冠=衰老1-10岁?!
前几天,牛津大学研究学者在《自然》上发布最新的同行评审研究报告。
研究发现:
感染新冠病毒后,参与研究的病例大脑平均萎缩0.2%-2%。即便是感染呈现轻症也不例外。
这部分脑萎缩导致患者大脑的嗅觉、记忆相关区域发生“执行功能恶化”。
具体问题表现为“脑雾”、精神浑浊等,包括注意力、集中力、信息处理速度和记忆力的损害。
而且看个人体质,有病患若碰到急性发作期,可能会出现多种神经系统多发症。
严重症状可能出现意识错乱、脑卒中和神经肌障碍。
较为轻度的症状则表现为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感觉障碍。
这些症状持续时间不稳定,从一周到几个月都有。
一般情况下,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处理速度大大减慢、记忆减退等症状自然发生的话,在老人身上比较常见。
但现在研究认为,因为感染新冠,大脑老化情况被提前。意味着年轻人也会出现这种问题。
该研究人员最后推测,新冠对大脑认知功能的损害相当于提前衰老了1岁至10岁。
所以按上述说法,感染新冠会导致脑萎缩,甚至可能促使大脑提前老化。
那么,这个研究结论靠谱吗?
咱们来看下这次研究规模跟操作形式。
据官网消息,牛津大学的这项研究共785个参与者,年龄范围为51岁到81岁。
每个参与者会经历2次脑部磁共振成像扫描,其中有401名在两次扫描之间感染了新冠病毒。
相当于余下384个是健康人,没有感染过新冠。
另外401个新冠患者(包括轻症人群)的第2次扫描,平均发生在第1次扫描后的141天内,即相隔近5个月。
最后经对比发现,这些新冠患者的大脑影响跟未感染人群,或感染前有明显变化,体现在:
眶额皮质和海马旁回的灰质厚度有了明显的减少,意味着记忆相关区域、认知能力下降;
与初级嗅觉皮层功能有关区域的组织损伤标记物变化较大,意味着嗅觉减退;
大脑的整体容量比正常减少(脑萎缩),大脑体积缩小0.2%-2%。
其中特别是第三点,有图有真相。
相比没有感染过新冠的人,新冠患者(包括轻症)红色区域的大脑灰质明显损失更多。
按照自然发展,人类的大脑灰质在自然衰老中逐步丢失。而上述研究中,新冠患者的大脑灰质短期内额外减少0.2%-2%。
听起来给人一种以后更容易老年痴呆的感觉。
不过万事无绝对,研究人员表示大脑有自我修复功能。
只是差别在于,每个人的自我修复能力跟速度不一样。
马来西亚卫生部官方列出的症状 中1次新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补回?那些年龄比较大的人,还补不补得回来则是另外一回事。
并且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周二(3月15日)最新消息,儿童也有长期新冠后遗症。症状跟成年人同款,大脑也受影响。
1/4儿童有新冠后遗症
涵盖神经/心肺/皮肤/肠胃问题
一个发表在 medRxiv 上的报告,汇总了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进行的21项研究数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