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小學生放學情形。(聯合早報)
作者 宣萱
我支持教育部的最新宣布:2023廢除中小學的年中考試。
時代不一樣,進步了,但是很多家長還停留在自己怎樣長大,自己可以做到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能?
如果有跟進現在的學校課業的話就會注意到,現在的教法和以前不同。
在我們那個時代,努力死背,絕對可以名列前茅。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對內容都不甚明白,也不會活用。現在的教學提倡的是活學活用,而不是死板板的背書。
2022年新學年小學生陸續開學,教育部長陳振聲於1月4日早上走訪灣景小學,了解學校開課的情況,並與小一新生交談。(海峽時報)
我中學時上工藝課時,學的是怎樣削木、鑽洞、製作一些小品,以及畫技術圖。
我兒子上中學時的工藝課,學的是設計和應用科技來呈現圖版圖樣。
15、16歲就要寫提議書說明為什麼要設計、想要應付什麼需求和客戶,或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他們必須翻查資料,進行市場觀察,我覺得這樣的教學很好,讓學生深入去了解整個過程,而不是一味為設計而設計,很實在。
以現在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他們能夠理解一般文字、數學和科學的基本知識。實在有不明白的地方,找谷歌老師一問,什麼都有。
我聽說有些中學學府,學生必須自己準備上課材料。上課時也必須儘量向老師提問,不是舊時代的一味老師教、學生聽。
這樣的學習才是正確的。一般的知識課本都有,只要肯讀,大多數都可以看明白。就應該把上課時間留出來解答學生們不明白的地方,更深一層的研討才能更有效地學習。
(聯合晚報)
20年前,我首次離開新加坡到澳洲讀大學時,第一個學期我很不習慣。
之前在新加坡讀書時,老師教什麼,我們就讀什麼,不太會額外讀一些輔助的資料。
在澳洲大學念書時,除了自己要翻閱不同資料,上課時還需要提問並給出意見、參與討論。身為新加坡人加上一貫亞洲人的作風,那時的我,不善於表達,一般就靜靜地坐著,不參與討論。
後來因分數不理想,查明後才了解到當中的原因竟然是因為自己在課堂上沒有參與的緣故。
後來在職場上工作,才知道參與給意見是很重要的環節。懂得在會議上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他人商討、達成共識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
學生參加考試。(教育部提供)
我一向都會勸說還在上學的年輕人,不要把考試當成一件特別重大的事。
讀書和考試都是一個人生的過程。人生除了考試,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物,比如情商(EQ)、人際關係、溝通,以及抗壓能力。
不要因為一個考試而斷定自己的能力,而是必須從考試中學習,去領悟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哪裡。
有些人就是不擅長考試,但是在團體課業表現突出,也具有領導能力、判斷力,而且合群。
一個人如果考試成績很好,但是不會待人處事,日後步入社會工作,一定會遇到很多挑戰與挫折。所以取消年中考試,並不是件壞事。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