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交部長維文在彭博社的訪問中指出,無論在政治、經濟或外交方面,中國都能對俄羅斯產生巨大影響。全球正面對不確定的分化狀態,而中國的決定和行動,會對分化的全球經濟起著重大影響。
中國對俄羅斯在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影響力」,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希望中國能發揮影響力,通過促進協商來緩解俄烏衝突。
配合第七屆彭博社東協商業峰會(Bloomberg Asean Business Summit),維文(3月15日)接受彭博社訪問,重點談論全球關注的烏克蘭戰爭,以及中國扮演的角色。
西方媒體近日報道,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曾向中國尋求軍事和經濟援助,中俄兩國皆否認有此事。
針對這一點,維文說,他沒有這方面的信息,無法評論,不過他認為中國有它須維護和信守的重要原則。而中國本身在這個多邊、互相融合,以及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經濟利益,遠超俄羅斯,所以中國會自己決定怎麼做。而它的決定對正在形成中的新時代至關重要。
「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或外交方面,中國都能對俄羅斯產生巨大影響。我希望中國能以一貫的中國特色作風,即悄然而謹慎,但有效地施加影響力。這只是我的希望,是不是奢望,得看接下來幾天或幾周的進展。」
二戰結束後,過去近80年是和平且繁榮的時代,各國相互尊重彼此主權,力求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但是維文指出,眼下的戰爭讓這個時代戛然而止,全球正面對不確定的分化狀態。中國的決定和行動,也會對分化的全球經濟起著重大影響。
本月初,我國罕有地在沒有聯合國安理會的約束下,宣布對俄實行戰略物資出口限制和經濟制裁。對於我國單方面實施制裁,維文說:「這是因為我們相信現在來到了轉折點。無論管用與否,小小的新加坡必須堅守原則,表達我們在新時代里,希望看到的交鋒規則。」
他也重申,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為極為惡劣,是危險的先例。它不顧國際法的規範和聯合國憲章,踐踏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獨立的概念。這是新加坡應該表明立場的時候,不是為了選邊站,而是這些原則悠關一個小城邦的存亡。
他舉例說,1983年美國入侵北美洲島國格瑞那達(Grenada)時,新加坡也在聯合國大會上投票反對美國的行為。
對於全球地緣政治緊張是否會導致各國增加國防開銷引發軍事競賽,維文說,過去數十年,暴發世界戰爭或重大駁火事件的可能性非常低,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因此能減少國防開支,不過這並非常態,現在看到的軍事開銷只是回到了均值。
「意思是,所有國家,包括新加坡在內都必須做足投資,以便維護國家利益。烏克蘭的情況實實在在地說明了,沒有其他國家會為你流血。你必須站起來,做好戰鬥的準備,盡一切代價捍衛自己的生活。」
東協重視經濟融合 沒興趣組織軍事同盟
另一方面,當被問及美國似乎有意在印太地區打造類似北約的組織,維文否定這個可能性。
他解釋,東協致力於成為一個開放且包容的組織,重視的是貿易和經濟方面的融合,樂意與包括超級強國在內的任何夥伴合作,但是沒有興趣組織軍事同盟,或尋求「教父」庇護,所以這是絕不可能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