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表示,政府計劃將更多學校課程轉移到網上,並更好地利用技術來改善學習和教學體驗。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冠病疫情為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帶來契機,新加坡學校在疫情前便逐步開始混合學習,學生的學習也因此沒有受疫情影響而中斷。
線上學習不僅僅是把內容數碼化,也講究教學法,讓學生學習時更投入。此外,在資訊超載的時代,引導學生釐清紛雜信息,培養分辨對錯與真偽的能力日益重要。
居家學習的經驗凸顯科技的實用性,這也有助於減輕教師的工作量。
針對如何定義學業成就(academic success),陳振聲點出三個要素,其一:個人以超越自己而非超越他人為目標,竭盡所能;第二:有求知的好奇心與動力;第三:能接受不同觀點,與跨背景與文化的人協作。
居家學習日
新加坡中學和初級學院就已經在逐步實行結合居家和學校學習的混合模式,並計劃在2022年第四學期正式全面落實。
所有中學、初級學院和勵仁高中將安排定期的居家學習日,實行結合居家及在校學習的混合式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視學生年級而定,居家學習日(Home-Based Learning Day)將占全年課程時間約10%到20%。
裕華中學華文教師胡龍梅指出,課堂教學和居家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來安排活動。
「教導新的內容與技能時,或須要學生深入討論和互動時,我會在課堂進行。當要讓學生運用所學技能,或進行自主學習任務,這些活動就可以安排在居家學習日。」
學生學習平台
學生數碼能力更強,更傾向於從網上尋找知識,但是網上資料常存有錯誤和虛假信息,這是學生必須提防的陷阱。
此外,功課上難解的題目,學生不須要動腦筋思考就很容易上網找到答案,導致學習缺乏深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數碼化時代,學生降低對學校課本的依賴和閱讀課外書的興趣的情形已經開始出現。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基於這些原因原因,新加坡政府開發了「新加坡學生學習平台」(Singapore Student Learning Space),幫助學生獲取所需要的學習資源,也幫助老師完成對學生的管理教育。
網絡平台收錄了視頻、動漫、遊戲、討論題及測驗等資源,學生可藉助平台獨立複習,或與同學合作完成教師指定的網絡作業。
它也是一個教學工具,可讓教師以新加坡教育部提供的資源為基礎,按不同學習需要,為學生量身定製學習配套。
教師也可利用平台即時查看及分析學生輸入的答案,更清楚地掌握學生對某個課題的理解程度,並當下給予回應。
新加坡學生學習平台全面推行後,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將涵蓋新加坡學校各年級所有主要科目,包括語文、數理、人文、體育、美術和音樂。
課程之外也會提供諸如環境保護、金融知識和數碼素養等主題的內容,供學生自發學習。學生還將獲得如何在居家學習期間參與有意義的自主學習活動的指南。
電子設備支援
教育部落實讓全國中學生備有個人學習電子設備的計劃。2021年底前,所有中學生會各有一台各校選定的筆記型或平板電腦,可用來登錄「新加坡學生學習平台」進行課堂活動與自主學習。
當局的批量招標將能降低學生購買個人學習電子配備(Personal Learning Device)的成本。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學生可以使用其教育儲蓄(Edusave)戶頭來支付學校選擇的電子配備。
所有個人學習電子配備都預先裝有管理應用程式,校方和家長可通過應用,限制學生可以訪問的網站和應用程式,以及使用時間。
教師在課上也能監控和管理學生的電子配備螢幕,防止設備淪為分散學習注意力的工具。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