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是實際戰場上的槍林彈雨。線上,是烏克蘭政府利用推特、面簿、Instagram和Telegram等社交媒體平台展開信息戰,左右全球輿論的風向。
這條戰線的特點是:
散播支持俄羅斯(親俄)的論調,活躍於TikTok留言區。
以下是一個典型例子:
烏克蘭駐聯合國大使基斯利齊亞3月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面對媒體時,盛讚新加坡在俄烏戰事上敢於表明外交立場,「猶如老虎那麼勇敢」(brave as a tiger)。該視頻被不同TikTok用戶(個人和媒體)剪輯後發表。
顯然的,這麼做相當有效,有居住在新加坡的年輕網民留言說:
「我住在新加坡,但我支持俄羅斯。Uraaaaa」
這個留言有157人點贊。
這類親俄留言,經常出現在許多新加坡網民與媒體所分享的俄烏戰事TikTok視頻下方的留言區。
這樣的現象,自然引起新加坡外交部的關注。外交部發言人回復《海峽時報》詢問時說:
「新加坡當局一直密切關注與俄烏衝突相關的、可能針對新加坡的敵意信息宣傳(hostile information campaigns)。作為個人用戶,我們應該去核實所收到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來自哪些渠道,然後在接收信息與轉發前三思而後行。」
《海峽時報》有注意到,這些在TikTok留言的用戶大多都有符合「假帳號」的特點:
政治觀察家們注意到,俄羅斯歷來都會動用上百名「黑子」(trolls)在網上論壇、各大社媒和留言區發放大量的噴文,有針對性地反駁各種西方觀點,展開對外宣傳戰。不只俄羅斯這麼做,許多大國也會使出同一招來達到目的。無論是國內事務或是國際局勢,只要有製造爭議的機會,這些勢力就會見縫插針。
TikTok發言人告訴《海峽時報》,該平台一直在加強其安全與保安資源,以便更好地偵測出平台上針對俄烏戰事所浮現的一些威脅,並刪除有害信息。
「我們正與獨立的核實查證機構建立夥伴關係,繼續努力讓TikTok作為一個安全真實的平台。」
有一部分水軍其實是網絡機器人(bots),但這些機器人的學習能力很強,難辨真假。有不少真人TikTok帳號發表的親俄內容,就是獲得大量水軍與網絡機器人點贊留言,才被置頂。
該視頻影射的,是新加坡武裝部隊力量薄弱、不堪一擊。該視頻已有超過6900人點贊,1670多個留言,增加了其「可靠」觀感,讓TikTok用戶乍看之下認為是可信的。
本地非營利機構「新加坡網絡青年組織」主席蔡康濟告訴《海峽時報》:
「很顯然的,這些帳號所發表的內容,都是為了在新加坡群眾里撒下疑慮,讓人民相信,我國根本沒有能力自保。這些一再重複的主調,都是借用不斷宣傳新加坡在面對大國時完全沒有自保能力,來削弱新加坡國防實力、努力破壞新加坡人的心理防線、削弱新加坡人的士氣與決心。」
有時候,這類信息還會被『』精雕細琢」去針對新加坡人口中的特定群體,而散播這些信息的勢力主要來自東南亞其他國家。剛才提到的匿名帳號Info_my也用馬來文發了另一個視頻,表示俄羅斯正警告亞洲國家不要干預俄國事務,否則一定會被他們的雷達盯上,藉以散播恐懼。
TikTok目前在全球有10億活躍用戶,半數用戶年齡在34歲以下,41%年齡介於16歲至24歲,用戶平均每天花52分鐘瀏覽觀看TikTok視頻。
對TikTok用戶而言,這種真假帳號摻雜的情況早已司空見慣,畢竟在全球最大的社媒平台Facebook和其他社媒都很常見。蔡康濟說,大家都只會相信他們想要相信的。但上述那些假帳號散播的信息,確實會動搖一些新加坡人,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國人。
「到頭來,帳號的真假並非關鍵,新加坡人必須學會辨別假信息並拒絕假信息,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