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感染过1次新冠以后,可有效防止二次感染新冠变异株的保护力水平分别如下:
防止感染阿尔法( Alpha ),有效保护达90.2%;
防止感染贝塔( Beta ),有效保护达85.7%;
防止感染德尔塔( Delta),有效保护达92%;
防止感染奥密克戎(Omicron ),有效保护达56%;
从有效力看来,二次感染不同变异毒株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梁玉心教授综合上述2个研究,最后表达了这个观点:
“在自然感染高发的背景下,高度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存在再感染。这也证明了病毒的本质,即继续变异并选择适者。”
简单粗暴理解就是:如果大环境易感病毒,就算你打完疫苗,也有可能二次感染新冠。
可能有人不服气,卡达是卡达,新加坡是新加坡,卡达会发生,不代表新加坡也会吧?
梁玉心教授之所以以卡达为例,主要是因为他们这2个方面跟新加坡非常相似:
卡达的疫苗接种覆蓋率跟新加坡接近
卡达也先后出现过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因此病例也较多。不过他们病例峰值最高4206例。
虽说有可能中2次新冠病毒,但就跟本地网友分享的一样,第二次感染情况会比第一次好很多。
不过梁玉心教授也给出温馨提醒:
现在感染即便症状轻微,奥密克戎也可能会恶化患者身上的原有疾病。
“重症患者手脚发黑”
奥密克戎并非真无害,可恶化疾病
奥密克戎症状轻微,容易降低人们的警惕性。觉得感染就感染了,病情不重就行。
但梁玉心教授特别声明,奥密克戎真的没有大家想像中的那么无害。
图源:Wikipedia | 梁玉心教授
比如原本身体就有其他疾病,比如肾病以及年龄比较大的年长人士。
这部分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即便是轻症,奥毒也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影响,使原有疾病恶化。
可能会出现血压降低、头晕、跌到或者轻微肺炎等症状,然后入院治疗。
梁玉心教授在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回忆过去2年所看到的新加坡重症患者,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许多重症病患,有不少就是身体组织坏死,手脚因此发黑,非常痛苦。”
“有一些病患在ICU挣扎了好几个月,不止是要跟新冠搏斗,还有其他并发症。”
“一旦病患需要插管,说明身体已处在脆弱、不堪一击的状态,其他病毒细菌会趁虚而入。”
对于大众来说,这些情景很难想像。
图源:海峡时报
现在新加坡累计确诊近99万,死亡率在全球仍然处于低位,并且推行自我检测、在家康复。
说到底最大的底气还是疫苗,跟对放宽防疫措施的节奏控制。
不过,这种幸运并不足以让人轻视新冠。
梁玉心教授认为:有疫苗,新加坡对上病毒不见得会占上风。
而世卫组织则已紧急呼吁:不要以为奥密克戎感染后症状轻微,就以为疫情要结束了!
世卫紧急呼吁:错识奥毒
会加剧病例激增,尤其亚洲
很多人,很多国家,都在熬过奥密克戎疫情以后,宣布了放宽/放飞措施。
不过,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持相反看法。
3月16日,他在日内瓦告诉记者:
“在经历了几周的下降之后,全球报告的新冠病例再次增加,特别是在亚洲部分地区。”
他预计疫情还会继续爆发。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霍夫则是警告:
取消口罩强制令,取消社交距离,取消限制人们行动的措施,是在为病毒的传播提供机会。
这些“大量的错误信息”会造成很大的混乱。
包括“认为奥密克戎是温和的,认为疫情已经结束,认为这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最后一个变异株”。
新加坡每百万新增病例超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世卫官方认为,至少在目前,新冠病毒还没有真正稳定下来,发展成为一种纯粹的季节性疾病或可预测的模式。
不仅如此,病毒本身的变异及传播仍然是很大的问题。
新冠病毒适应性很强,容易传播,在免疫力减弱、疫苗不能很好防感染的情况下,病毒会在全球继续传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