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和本地防疫措施逐漸鬆綁,近來各政府部門陸續公布了讓人眼前一亮的經濟數據,不過看在普通打工族眼裡,恐怕還是看得到,吃不到的感受居多。
畢竟,經濟數據再亮眼,也不及薪資單上的數字變漂亮來得讓人有感,對吧?
如果你也有上述感受,那新加坡全國工資理事會(簡稱工資會)今天(29日)公布的幾項建議,應該會讓你稍微有感一些。
工資會最新公布的工資指導原則主要有三個重點:
但隨著經濟復甦,工資會建議,本地僱主應該開始恢復正常的薪資架構,包括撤銷減薪、縮短工時、臨時解僱和無薪假等措施。
業績良好的公司應依據公司的表現、成長前景以及員工的貢獻,提高員工的工資。
至於一些復甦腳步較為緩慢的領域,如旅遊和航空相關行業,則可以持續藉助政府的補助措施來推動轉型,同時設法透過節約成本來保住員工,或將受影響的員工轉調至新的工作崗位。
不過,指導原則也強調,如果這些公司窮盡上述方法後仍陷無法擺脫困境,它們還是可以透過暫時性減薪來保住員工的飯碗。
(所謂的總月收入,包括基本薪金、加班費、佣金、津貼和雇員公積金,但不包括俗稱第13個月花紅的常年工資補貼、其他花紅和僱主公積金。)
工資會表示,訂下70元至90元的最低加薪幅度,是為了確保最低收入群體能獲得高於本地薪資中位數的增幅,讓他們獲得更高的加薪比率。
針對行情不同的各個領域,工資會也提出四套建議。在其中三種情境下,低收入員工都有望獲得加薪:
根據工資會提供的數據,去年無論是提供培訓的僱主,或參與培訓的員工比率相較前年都有所下滑。
因此,工資會鼓勵本地僱主和工會合作設立企業培訓委員會,協助職員掌握新技能,以應付工作內容的改變。
另外,企業也應該透過重新設計工作流程、讓員工重新培訓以及提升技能,使後者未來能投入新的工作角色。
然而,本地通貨膨脹的情形預料接下來也會進一步惡化。
如果說去年疫情暴發以來的政策重點是「保飯碗」,那如今的主軸,或許就該轉為如何為員工碗里多添一些飯了。
人力部表示,政府已經接受了工資會最新的工資指導原則,該原則將從12月1日起生效,至明年11月底結束。
不過必須留意的是,指導原則不具有強制性。換言之,蟻粉的薪水有沒有份跟著調漲,可能還得看看你的老闆會不會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