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李淑利因為連續幾天感到很疲倦,9月13日在家自主進行抗原快速檢測(ART),結果發現檢測呈陽,於是與丈夫立即動身前往附近診所求醫。
她當時不知道的是,一場關乎生死的厄運已悄然而至。
因對海鮮和藥物過敏未接種冠病疫苗的她,這一去就整整在加護病房躺了22天,身體各處不僅插滿了導管,還差點與丈夫和四名孩子陰陽兩隔。
眼看情況不對勁,國大醫療團隊立即採用體外膜式氧合器(ECMO,俗稱「人工心肺」)治療,才將李淑利從鬼門關撈了回來,過程驚險萬分。
起初只是感到疲倦以為問題不大 9月13日李淑利與丈夫趕往診所進行PCR檢測被判定確診冠病。她原本以為自己還年輕,身強體壯沒有潛在疾病,即使還未接種疫苗就算染疫,症狀應該也是十分輕微的。
然而,當時在場的護士和醫生們卻深知情況不妙了。
當護士緊張地告訴她,其血壓和心率都不正常,甚至有些氣喘時,李淑利還反過來安慰對方說她沒事。
「大多數人都只有輕微症狀。我知道我沒有接種疫苗,但我平時確實都採取了萬全的預防措施。我沒有病史,所以不相信自己會病得這麼厲害。」
「我根本沒想過我會病得這麼嚴重,也不知道自己差點死掉。」
從ART檢測到昏迷還不到24小時,李淑利的身體機能就快速惡化,心血管開始衰竭。
「上午我還可以走到診療所並和醫生講話,可是到了下午送到(黃廷方綜合)醫院時就已經昏沉,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他們給我很多藥但無法產生任何作用,所以他們就聯繫國立大學醫院,要給我ECMO治療。」
藉助「人工心肺」才得以活下來 李淑利當時的肺部和心臟已無法正常運作,在生死線上掙扎。國大醫院醫療團隊立即為她進行ECMO治療,輔助其呼吸,她也成了我國首個因冠病誘發心肌炎必須進行ECMO治療的病患。
經過長達四天的療程,情況終於逐漸好轉。
ECMO治療一般只作為救治冠病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用以增加病人的存活率。ECMO機器會把病人血液導出,去除當中的二氧化碳並注入氧氣,再把血液泵回體內,所以稱為「人工心肺」。
本地目前只有兩家醫療機構有能力提供成人ECMO治療服務,其中一家是國大醫院心臟中心(NUHCS),另一家則是國家心臟中心(NHCS)。
「她的心臟功能非常差,以致於血液中開始積酸(二氧化碳變多),儘管服用了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仍無法獲得改善。如果沒有ECMO治療,她早就死了。」
據悉,李淑利當時的存活率只有5%,採用ECMO治療才將其存活率推高至50%。
與死神搏鬥六天的李淑利最終在18日清醒,總共在醫院待了22天才於10月6日康復出院。
由於長時間昏迷,她的運動神經與肌肉已受到損傷。大病初癒時根本無法下床行走,生活更是無法自理。
「我真的動不了,一切事物都必須重新學習,甚至要學習如何吞咽和進食。我記得那時喉嚨很乾想喝水,他們遞給我一個5毫升的小茶匙,我根本都咽不下去。」
李淑利回憶道,出院至今她已經接受了語言、物理和職業治療,重新學習如何吃飯、洗澡、走路、疊衣服這些普通人認為稀鬆平常的小事。
她的身體狀態一天比一天好,不過蹲下身再站起時仍感到無力,走幾步路就會氣喘吁吁。
「後來才得知自己快死掉的經歷,這真的太可怕了。如果我死了,只有丈夫能照顧四個小孩,他們還很小。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如果我死了,誰來照顧我的家人? 」
如果時間能倒流會早點打針 李淑利對食物極度過敏,曾因誤食海鮮導致舌頭腫脹無法呼吸,因此延後接種疫苗。8月底與丈夫商量後,她才預定在9月10日接種輝瑞疫苗,後來因身體抱恙而作罷。
豈料三天後(9月13日),她竟經歷了想都沒想過的「瀕死體驗」。
一家六口隨後也相繼確診。好在丈夫已接種一劑疫苗,13歲的長子也已完成疫苗接種,其餘孩子的症狀都很輕微,因此悉數在家隔離休養。李淑利說:
「如果時間倒流,我會早一點打針……就可能不會讓這麼多人擔心,不會讓醫護人員那麼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