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新方法把藥物更好更快輸送到細胞內

2022-03-1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新藥物輸送法,可把藥物更安全和快捷地輸送到人體細胞內。這個方法適用於基因療法、癌症治療和信使核糖核酸療法如冠病疫苗的使用。

由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研發的這個新型藥物輸送法,主要利用小分子的蛋白質——肽(peptides)所組成的微滴(microdroplet)作為運載工具,將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s)包裹住,再把這些分子輸送至細胞。

生物大分子指的是核酸,即脫氧核糖核酸(DNA)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大型生物分子。這些分子可作為藥物載體,因為它們能裝載藥物、無毒,也不會引發免疫反應。不過,生物大分子無法自行穿過細胞膜,因此它們在臨床上並沒有被廣泛應用。

負責領導這項研究的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及生物科學學院教授米歇列示(Ali Miserez)指出,他們研發的藥物輸送方法能讓生物分子有效地進入人體細胞內,有助解決大分子不易滲透細胞膜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治療疾病。

研究團隊解釋,當裝載藥物的生物大分子被包裹在微滴中,所產生的多肽凝聚體(peptide coacervate)具有類似液體的性質,容易穿過細胞膜。

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孫越補充,如果使用傳統的藥物輸送方式,生物分子一般會先經過細胞內吞(endocytosis)的過程,也就是說這些分子會被包裹在細胞膜所形成的胞內體(endosome)中。

孫越說:「通過我們的技術,藥物可以直接輸送到細胞內,不會被困在細胞內吞過程中形成的胞內體內部。這些液滴在細胞內會開始分解,並釋放出用於治療疾病的生物大分子。」

團隊在實驗室進行測試時,不僅成功把螢光蛋白送入細胞內,還發現生物分子進入細胞的成功率高達99%。

研究員也通過實驗證實,這個藥物輸送法能把肽、酶(enzymes)和mRNA等各種生物大分子包裹在微滴中,這說明了它具備成為通用藥物輸送系統的潛力。

米歇列示說:「現有的藥物載體必須根據所輸送的藥物而定製,這種製作方式較複雜也耗時,製作過程還經常含有會降低藥物療效和影響生物活性物質的有機溶劑......我們研發的方法則因為具備藥物輸送的靈活性,以及釋放出分子的能力,能允許我們輸送單一或綜合大分子藥物,因此有望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癌症、代謝疾病和傳染病。」

這項研究在2月發表於「Nature Chemistry」期刊,團隊已為這項技術申請兩項專利。為了進行進一步的試驗,他們也計劃於今年展開動物實驗。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