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近80年老店無人繼承 這裡的華人小販還好嗎

2022-03-19

近80年老店無人繼承 這裡的華人小販還好嗎?

日前,新加坡牛車水麥士威熟食中心最後一家老字號「中國街五香貫腸」表示,因後繼無人,年邁老闆將縮短營業時間,4月1日起每周只營業四天。

小販的困境:老店難尋新人接班

這家「中國街五香貫腸」已有近80年歷史,從路邊攤賣到麥士威熟食中心,一直以傳統古早味征服食客。

老店的第二代傳人黃國華(65歲)原定在3月退休,他說,一起經營檔口的大姐(79歲)去年退休後,攤位少了一名得力助手,自己年紀大了開始力不從心。「我自己的腿腳因常年久站而患上靜脈曲張,七年前已經動過了一次刀,雖然現在並無大礙,但多年來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時,讓我感到筋疲力竭。」

許多老顧客聽到黃國華要退休的消息前來勸阻,與黃國華共同經營攤位的哥哥黃國榮(66歲)表示:「顧客來我們的攤位吃東西,就像是到我們家吃飯一樣,像是相識很多年的老友。如果要結業,我們當然也覺得很不舍,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找人接手,否則這塊招牌都快80年了,不傳下去很可惜。」

為了讓「中國街五香貫腸」的招牌和味道傳承下去,兄弟倆自去年起就開始尋找接班人。

黃國華說:「這裡很多的老檔口都結業了。我們一直在找傳人,但因為疫情一直反反覆復,很多人都不敢接手餐飲業。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繼續下去,儘快找到合適的人選。」

再出發 年輕小販傳承故鄉味

攤主年老,年輕人不願接手已成為不少新加坡小販所面臨的困境,不少小販美食因此變為歷史,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但也有些年輕小販,願意一代代把手藝傳承下去,讓祖輩與父輩引以為傲的美食,得以繼續飄香街坊。

在新加坡,幾乎每個小販中心和咖啡店都可找到海南雞飯。

位於義順的江記正宗海南雞飯,由第二代兄妹檔江隆平(61歲)和江丹玲(56歲)經營。

江隆平15歲開始向父親學藝,七八十年代父親曾在熟食中心經營,後來轉移到不同地點,也曾入駐大型食閣。2010年,他們以「江記」再出發,兩年前在義順開業。

談起海南雞飯江隆平興致勃勃,但他直言,隨著租金和食材成本上漲,帶來了不少壓力,他說:「我還是儘量維持售價,顧客要求加飯加雞肉,我也給足分量。鄰里一些常客,我們很熟悉他們的口味,一來我就知道他們要吃什麼。」

小販的傳承 關鍵在於人

姚光耀和姐姐姚巧鸞從小就在父親開設的魚丸粿條麵攤幫忙。如今,姐弟倆一起繼承父親的生意,分別經營魚丸麵攤。

姚光耀一家三代都是小販,祖父和父親從街邊小販起家,賣過炒粿條、血蚶、魚丸面等。

1959年姚光耀的父親鑽研以「番薯魚」(黃尾魚)和西刀魚自製魚丸,在的路邊攤售賣魚丸面。

姚光耀八歲就到自家攤位幫忙,他說:「對我來說,熟食中心就是我的家,生命中九成的時間都耗在這裡。童年生活是人家放學,我在做工;人家睡覺,我在做功課。」

10多歲的姚光耀已是魚丸麵攤的頭手,「父親的概念是必須留個手藝,至少有一技之長。」

姚光耀也曾想過擺脫當小販的宿命:「小時候被父親逼到攤位賣魚丸面,長大後心想,當小販時間太長,我不想過那種生活。」

於是,修讀產品設計的姚光耀畢業後幫劇場做舞台設計,到香港創業後,回新加坡繼續做玩具設計生意。但眼見父親生意受挫,姚光耀經過一番掙扎,決定回到攤位幫父親重整生意。

儘管原料價格高漲,姚光耀堅持不偷工減料,也堅持使用黃尾魚和西刀魚製作魚丸,每一碗面有五個魚丸。

他認為,小販文化要傳承下去,關鍵因素在於人,除了小販本身,還得仰賴食客、政府與社會大眾的支持。

繼承父親生意多年,顧客是他前進的動力。「有顧客說今天沒吃你的魚丸面,有點不太舒服。還有一次,老顧客臨終前說想吃魚丸面,他的家人不知道怎麼就找到我,把魚丸面送到醫院給他吃。後來,我還去送他最後一程。」

即便背負許多壓力和重擔,姚光耀仍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會盡全力守住父親的招牌和老街坊記憶里的老味道。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