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建造一顆迷你冰箱大小般,重量約100公斤的小型衛星,將以非常接近地球的距離飛行來試驗新技術,同時測試低空飛行衛星的可發展空間。
飛機是在地表上空大約10公里處飛行,傳統衛星的飛行高度是在500 - 800公里之間,而這次微型衛星是在地表上空約250公里處飛行,亦是新加坡首次做這樣的嘗試,預計將於2025年完成並發射。
林煒森先生
來源:Smallsat Development & Communication
本項目由南大領導新的太空聯盟負責,南大衛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煒森(Lim Wee Seng)先生表示,微型衛星與地球的距離是傳統衛星的一半,其遙感能力也將增加一倍。這意味著微型衛星能夠以更高的解析度來拍攝遭自然災害破壞後的場景。因為衛星距離地球更近,減少網絡延遲的問題,電子通訊效果更好。
科研人員來NTU的實驗室,來源:海峽時報
自2011年以來,南大已經設計、建造並將九顆新加坡衛星送入太空。第一個是X-SAT,一顆重達106公斤的遙感微型衛星,與DSO國家實驗室合作製造。此次微型衛星項目得到了新加坡國家國家航天局太空科技與工業處(Singapore’s national space office, the Office for Spa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的支持。
極低地球軌道VLEO
這顆全新的衛星性能更優,能以極低地球軌道(Very Low Earth Orbit, VLEO)飛行,這方面仍是一個新興領域,新加坡還需要收集數據,以推動未來商業VLEO衛星的發展,從通信到成像,再到氣候和天氣監測等多種用途。
目前很少有衛星被發射到非常低的軌道上。歐洲航天局的GOCE衛星是其中之一,能仔細地描繪地球引力的變化。而這次的衛星還將配備新加坡首台本地設計的太空相機,可以拍攝長度為50厘米(約一個包裹大小)的物體的高解析度圖像。該相機將由本地科技公司LightHaus Photonics製造,可用於供應鏈監控、農業和採礦等應用。
衛星的圖片,來源:mothership
衛星近地表飛行面臨一個挑戰,就是由於大氣阻力或摩擦,衛星可能會偏離軌道,在幾天內重回地球大氣層。Aliena是本地一家宇航初創公司,其執行長Mark Lim博士解釋:「在較低的軌道上,大氣密度更大,就會有更大的阻力或摩擦,減慢衛星的速度。若衛星減速,其最終會掉落地面。這時,我們需要一個引擎來推動它繼續運行。」
NTU科研人員合照,來源:海峽時報
Aliena設計了一個節省燃料的引擎,可以產生更強的推進力,傳統衛星的推進系統排氣速度約為8公里/秒,Aliena的引擎以每秒40公里的排氣速度保持衛星的低軌道運行。而為了進一步減少大氣阻力,與傳統衛星的矩形或盒狀相比,微型衛星的外形將更長,更像火箭。
太空垃圾的問題
自50多年前開始向太空發射物體以來,軌道碎片或太空飛行器中未被使用材料或廢物造成的太空垃圾一直是個問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的數據,大多數軌道碎片都在近地軌道,而國際空間站也在近地軌道飛行。
太空垃圾,來源:我愛歷史網
為了確保新加坡的小衛星的應用不會成為太空垃圾,它的引擎將會被關掉並在數天內回到地球。研發團隊表示:「引擎最終將在重返地球時,在大氣層中燒毀,不會在太空留下任何碎片。」 他們補充道:「這種『被動清理』方式極大程度地降低未來極低地球軌道飛行器發生碰撞的風險,而近地軌道上的極低地球軌道飛行器變得越來越多。」
信息來源:
1. "Singapore to build and launch high-tech small satellite that will fly close to earth" The Straits Times.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