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新加坡又2人運動後猝死!遇到這些情況需謹慎!
如果說新冠疫情是場“天災”,那運動後猝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稱之為“人禍”!
昨天,新加坡3人因新冠併發症逝世。與此同時,最近 新加坡又曝出兩起運動後猝死事件 。很多網友不禁感慨: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眾多周知,新加坡人酷愛運動,尤其鍾愛跑步。新加坡體育理事會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20歲至59歲的新加坡人, 第二喜歡的運動就是跑步 。就算在疫情期間,可怕的冠病都擋不住人們出門跑一圈浪一浪的心!
然而,最近卻有人跑步出事了!新加坡2名運動愛好者,竟然在運動後倒地猝死…...引發全島的惋惜與關注。
跑步後沖涼突感不適
國大53歲教授暈倒猝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教授平時有運動的習慣,本周四(3月17日),他像往常一樣在家附近跑步。
然而, 這次回家後他感覺有些不舒服 ,但沒有太在意,照常去洗澡,豈料,教授 沖涼出來後突然暈倒在地 ,不幸的是,教授在送院途中就不行了,享年53歲。醫院稱李教授的死因是 冠狀動脈疾病 。
據悉,李教授生前在國大工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學院授課,也專研海事相關課題。由於李教授生前常運動,也沒有健康問題,所以他的突然離世 ,讓家人難以接受。經常和李教授一起騎腳踏車的友人也惋惜不已,沒想到他走得這麼突然。
無獨有偶,在李教授猝死事件後,新加坡又出現一人因運動猝死!
坡島50歲男參加競走賽
暈倒送院後不治
昨天(3月19日)早上,加冷的Home of Athletics體育場也發生一起猝死案件。一位 50歲林姓男子參加競走比賽,豈料比賽期間他突然暈倒,送院後不治。
林先生參加的是新加坡田徑總會舉辦的2022“新加坡田徑史記錄”的其中一項男子5000米競走比賽。 男子在比賽開始起步不到一公里後倒地 ,現場的醫護人員馬上為他急救。
他隨後由救護車送往陳篤生醫院,但還是搶救無效。田總也表示將繼續審查程序以確保他們的安全。
據了解,林先生生前是競走田徑愛好者,疫情前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參加這類活動, 願死者安息。
樟宜機場綜合醫院研究:
運動性心臟猝死
多數在休閒運動時發生
從近日發生的猝死事件中,我們看到逝者都是50歲左右,生前酷愛運動。從他們的年齡和運動經歷來看,按說不該發生猝死情況,那他們為何運動後會倒地不起呢?
樟宜綜合醫院曾有研究稱: 新加坡人運動性猝死病例,多數在休閒運動時發生,而主要導因是缺血性心臟病 。
樟宜綜合醫院在醫學專刊《Annals》發表的研究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83起同體育有關的猝死案例中,87%同心臟疾病有關,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死者以35歲以上華族男性為主。
“在運動的時候,感到胸口悶,或是胸口疼痛,忽然暈倒或是差點暈、心悸,或是在運動的時候感覺特別的氣喘或是疲累,不管是哪一些人有以上症狀,都建議去找醫生檢查。”樟宜綜合醫院運動醫學專科顧問林醫生如是說。
醫生指出,健康飲食、經常運動、定期做身體檢查是預防心臟疾病的關鍵。但是運動方面,還是應該確保運動量是身體可以負荷的,以及儘量避免突然進行劇烈運動。
新加坡人酷愛運動
跑步者中80%年均受傷1次
眾所周知,新加坡人喜歡休閒運動,在新加坡的好多小夥伴都有運動習慣,很多人還會在辦公室備上一雙運動鞋,下班跑步回家也是常有的事。
新加坡體育理事會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20歲至59歲的新加坡人,第二喜歡的運動就是跑步。
但是喜歡歸喜歡,運動不當輕則受傷、重則可能出現猝死情況。有數據顯示,在新加坡,10個跑步者當中8個在一年中至少會受傷一次,其中一半的人會舊病復發。而每周跑步10公里以上的話,下肢受傷的機率還會翻倍。
其實,不光跑步會受傷,著名的“網球肘”、“深蹲腰”,“足球踝”、“跑步膝”都是運動損傷所致……如若不及時治療,容易復發不說,還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關節炎,甚至癱瘓。
萬事通提醒通心粉們,疫情之下,大家進行一定運動保證健康的同時,也要注意適時適量。
當你在進行跑步等其他運動時或運動後,若出現身體不適,一定要停止運動,詢問醫生檢查,以免出現不必要的身體傷害。
通心粉們,你們平時運動的時候有遇到什麼不適嗎?你們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留言區評論~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6907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132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