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螞蟻先前曾整理過俄烏出口的小麥、玉米、葵花籽等穀物如何衝擊新加坡。實際上亞洲多國的情況也近似,有些國家開始轉向其他國家進口糧食;有些則出台多項措施來降低通脹帶來的影響,還有一些能夠「自給自足」的國家目前暫未受到太大影響。
印尼 問題:長期從烏克蘭進口小麥
方案:轉向從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進口
印尼麵粉製造商協會執行董事拉娜(Ratna Sari Loppies)告訴《海峽時報》,隨著烏克蘭局勢升級,至少八個裝有160噸小麥的貨櫃滯留當地。
然而拉娜認為,目前印尼小麥的供應問題並不嚴重。
「我們還有其他進口來源……(麵粉)不僅僅依賴一個國家,企業也不會只向一個供應商購買貨源。」
據印尼貿工部透露,在價格競爭力上,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以及加拿大的小麥,與烏克蘭的不相上下。
不過拉娜指出,在俄烏戰事結束前,印尼小麥的價格肯定會因多方因素而上漲,包括2019年及2020年收成失敗、貨幣波動以及因疫情而導致運輸費用增加等因素。
印尼總統佐科上周曾警告,烏克蘭戰事會影響印尼國內價格的穩定。全球糧食價格激增,包括小麥價格以及因疫情導致的運輸貨櫃短缺問題,會使國內物價承受更多壓力。
馬來西亞 問題:肥料及動物飼料價格上漲,雞隻和雞蛋更貴
方案:政府實施價格管制
以2020年為例,馬國政府就撥出46億令吉(下同,約15億新元)進口動物飼料。
有鑒於長期使用進口雞飼料,雞隻和雞蛋的價格也隨著波動而上漲。馬國政府不得不實施價格管制,減低對消費者的影響。
國內貿易和消費者事務部長亞歷山大·南塔·林吉告訴《海峽時報》,俄烏戰事的持續無疑會影響馬國農業材料的供應量,「但作為第一步,政府正從其他國家尋求貨源」。
他說,馬國政府正從泰國、中國及中亞等地,為小麥、食用油、玉米、肥料,以及麩皮等「補貨」。
除了管制價格,馬國也為製造商提供補貼,緩解他們的成本壓力。亞歷山大說,政府承諾提供5.28億令吉的補貼,助養殖家禽的農夫穩定雞隻和雞蛋的價格。
政府也撥出2億令吉,幫助居住在農村及外島的居民減少必需品的價格。另外,還分別撥出4億令吉及4000萬令吉來穩定食用油及麵粉的價格。
泰國 問題:生產及製造成本或將轉嫁消費者
方案:政府管制價格、擬出台救濟措施
俄烏戰爭爆發後,泰國政府就密切關注全球油價及原料價格,以確保國內消費產品價格的穩定。商務部也正在密切留意快熟面、豬肉及雞蛋等18種食品的價格。
來自泰國研究發展機構的Dr Kirida Bhaopichitr說,價格估計無法持平太久。
「目前,戰事對泰國的衝擊僅限於交通業、農業及動物飼料領域。但我們已經看到整體生產價格指數在飆升。生產商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是遲早的事。」
當地已有不少生產商,例如罐頭食品製造商要求漲價,但尚未獲批准。漲價的理由是:不鏽鋼的價格因俄烏局勢已上漲四成。
自從俄羅斯暫停出口肥料後,全球肥料價格也快速飆升。數據顯示,泰國本月份的肥料價格同比翻倍。去年,泰國有約一成的肥料是從俄羅斯進口,其他貨源來自加拿大、中國,及中東等地。
面對全球油價上漲,泰國政府也為國內柴油價格實施管制,截至5月底前,每公升柴油將維持在30泰銖(新幣約1元2角)。泰國政府下來將出台更多救濟措施。
菲律賓 問題:油價及米價上漲
方案:解除防疫管制,恢復國內生產量來抵消戰事不利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是來自全球各地的汽油和能源價格上漲,以及緊跟其後的食品價格增加。
今年初,菲律賓的汽油價格已持續上漲,從約60比索(1.55新元)升至上周的90比索,並即將升至100比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此外,全球市場的肥料價格上揚,也提高了當地食品生產成本,推高米價。
菲律賓中央銀行行長迪奧克諾指出,目前國內通脹仍在政府預估的2%至4%範圍,但他警告,如果油價繼續上升,通脹或將增至4.7%。
菲律賓社會經濟計劃部長蔡榮富說:
「菲律賓受影響的幅度,取決於俄烏戰爭持續多久……它將在四大方面衝擊本國,包括物價、金融市場、貿易以及整體信心。」
但蔡榮富認為,隨著菲律賓解除大部分的疫情管制措施,國內生產或能抵消任何烏克蘭戰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印度 問題:食用油進口遇阻
方案:短期內靠國內生產「自救」
作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進口國,俄烏戰事導致印度面臨食品價格上漲的風險,自去年起已上升一成至三成。
雪上加霜的是,其他主要食用油如棕櫚油及豆油的供應商也提高了關稅及收緊出口限制,進一步推高印度食用油的成本。
好在印度為三月份下單進口的約16萬噸葵花籽油,在俄烏戰事爆發前已離開目前的戰亂地區。然而如果戰爭持續,印度下來幾個月或將面臨供應限制。
印度國內目前還有約800萬噸的未粉碎黃豆,芥菜籽(mustard)今年也預計會有良好收成,可作為食用油的替代來源,短期內能為印度目前的挑戰「帶來一線曙光」。
中國自給自足,糧食供應不受戰事影響 有鑒於一些列強調食品安全及可持續性的政策,中國的食品價格大致上免受俄烏局勢影響。
官方媒體去年11月曾報道,中國的儲備糧寫下歷史新高。一些受戰事影響的貨物,如小麥和玉米,大部分都在國內生產。至於中國進口最多的黃豆(用作動物飼料),則來自美國、巴西,以及阿根廷。
不過,中國國家統計局官員警告說,雖然中國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沒有大量貿易往來,全球物品價格的上升卻可能產生「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
「真的影響,要看這場戰事會不會拖到栽種季節,即傳統上的四月、五月。畢竟我們現在看到的價格上漲,主要是來自去年的收成。」
澳大利亞或可解決全球穀物短缺問題 澳大利亞目前被廣為看好能「解救」多國因俄烏戰事而面臨的穀物短缺問題。
《海峽時報》報道,由於氣候適宜,澳洲農夫預計今年會有大豐收,穀物總出口量料將增至2700萬噸。
澳洲的小麥、大麥及芥花籽的總生產額預料都會創新高。小麥的產量預計將比去年增加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