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化本身並不是終點,而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在設計產品時,只要能明確找出問題,哪怕只是個簡單的應用頁面,也能達到目的。
在李鴻毅的帶領下,新加坡政府開源科技在過去幾年研發出不少使用的科技產品,包括Parking.sg、ScamShield、冠病疫苗預約平台和Go.gov.sg,這些產品都已經成為政府及公眾日常生活和運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梁麒麟攝)
很多人一聽到科技和數碼化就擔心很複雜,難以使用,其實好的數碼化應用,應該是越簡單越好。舉用來兌現鄰里購物券的RedeemSG為例,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商家扣錢,公眾不必特地下載新應用。
只要登錄Singpass一次,用戶手機里就會收到一個SMS簡訊,每次要用時,找回這個簡訊,就能打開自己的Redeem購物券頁面,清楚看到還剩多少錢,不必重複登錄Singpass。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則可領取實體券,商家還是能掃描QR碼結帳。
開發RedeemSG軟體的政府開源科技部主管李鴻毅說,數碼化不表示要很複雜,最好能用最低的配置實現最大功能,也就是行內所謂的「優雅降級」(graceful degradation)。
用RedeemSG付款時,商家倒過來掃描顧客的QR碼,而不是像一般電子支付那樣,顧客邊買邊拎還要找商家的碼來掃。為了便捷,顧客只可選2元、5元、10元的「面額」,而不是自己輸入帶有小數點的金額。
他坦言,一些政府部門的應用功能太多,很多功能平時用不上,其實只要把重要的功能擺出來就好。
李鴻毅:
不一定要從政才能解決問題
今年35歲的李鴻毅認為不一定要從政才能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找出自己關心的是什麼。
政府開源技術部辦公環境像科技起步公司。他們租用市區的WeWork共享辦公室,員工沒有固定座位,大家穿著也比較隨性,但是很注重公開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梁麒麟攝)
李鴻毅是李顯龍總理的二兒子,他的祖父是建國總理李光耀。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先念經濟學,假期實習時發現設計科技產品才能改變世界,因此專攻電腦科學。在谷歌當產品經理約兩年後,於2013年加入政府科技局。他說,谷歌和面簿有不少能幹的產品經理,相較之下,政府雖然不缺人才,但想要研發科技產品的人卻不多。
他透露,自己幾年前曾想過離開政府,加入私人領域,但他現在的心態有所改變,認為有很多問題必須要在政府內部才能解決,而他卻沒有看到很多這樣的人。
因此,他目前最想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找到優秀的人,為公共服務的一些重要問題找出解決方案。
在走訪各機構的過程中,他發現一些醫院和學校里還有很多文書工作,許多流程還是人工處理,讓他覺得遺憾。
正如他在面試求職者時,非常注重對方是否有想解決問題的熱忱,而不是只看學歷或能力。他認為去支持有動力的員工,要比去管理缺乏動力的員工容易得多。
他也曾為自己是否能做個有影響力的人有些「以自我為中心的焦慮」,尤其是當他周圍有不少朋友成立起步公司。但他慢慢發現,「在各個層級都屬於成功人士的人,都和你一樣不快樂,並不是總裁或者常任秘書就過得非常非常愉快。」
作為一個部門主管,李鴻毅認為自己能做的,就是為團隊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大家發揮創意,有一定的自主權。他不會主導或控制產品的設計和決定,而是為團隊排除障礙完成任務,讓他們能專心把事情做好。
在政府開源科技部的面簿上,經常能看到他們的軟體工程師介紹產品,或是他自己穿著T恤、黑色連帽衫和牛仔褲上台演講。
「我要用科技改善人們生活」
從停車應用Parking.sg、兌換社理會鄰里購物券的RedeemSG,到冠病疫苗預約平台Vaccine.gov.sg,李鴻毅領導的政府開源科技部(Open Government Products)自2019年7月創建以來,為公共問題治理獻出許多創意高效的科技方案。
這些方案誕生的秘訣是什麼?李鴻毅是個怎樣的領導?他有想過從政嗎?觀看視頻聽李鴻毅分享工作的意義和挑戰。
文:李思敏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