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全球化過程中的東方文化

2022-03-22

全球化過程中的東方文化

作者:李光耀

來源:文匯學人 公眾號

作者簡介

李光耀(1923-2015),新加坡建國總理。

全球化過程中的東方文化

——在中國科學家人文論壇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

刊《文匯報》2004.05.07 「學林」

當中國移民在19和20世紀漂洋過海來到東南亞的南洋時,他們也帶來了中國南部當時的文化。在和宗教、種族和文化風俗迥異的當地人一起生活時,這些中國移民改變了自己的文化,以適應當地的環境。

當我在70年代和80年代訪問中國時,我發現中國人不論是在舉止、講話的腔調或穿著方面,都和東南亞的華人截然不同。不過,大家的根本價值觀是一樣的,那就是把社會利益放在家庭利益之上,而家庭利益又在個人利益之上,還有敬老尊賢。這些根本的價值觀並沒有改變。

新加坡在過去50年來歷經了迅速的改變。為了避免被改變的洪流所沖走,我們著重於建立誠實、富責任感和有效的政府,由品德正直的領袖治理國家。我們強調社會凝聚力、公民責任和家庭作為社會的核心單位。我們推行雙語政策,以英文作為教學媒介語,學習母語讓我們飲水思源,同時也給了我們堅實的文化基石。不過,儘管我們作出這些努力,年輕一代的新加坡華人的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還是和他們的父母有很大的不同。

在新加坡,由於人們多居住在高樓里,三代同堂的家庭已經不合時了。許多人都選擇讓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住在附近的房子,而不是和他們同住。由於父母兩人都需要工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就幫忙照顧孫子,而他們通常有女傭協助。

英文在新加坡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加速了這些改變。多數40歲以下的新加坡人都通曉英文,他們不需藉助翻譯來觀賞衛星電視節目或上網查詢資料。

新加坡的現有人口超過300萬,每年有超過60%的國人乘搭飛機到國外體驗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新加坡每年也接待700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這個數目超過新加坡人口的一倍。一個以利益為依歸,並以利益作為市場經濟推動力的社會,會變得越來越趨向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值得安慰的是,有不少成功的國人都通過慈善捐款來幫助較為不幸的同胞。

如果我們不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不那麼迅速踏入全球經濟,我們的改變是否會少一點?我相信是會的。

如果我們把新加坡的華人同台灣或香港的華人作個比較,新加坡人在社會習慣方面會比較西化。

這些變化很可能是經濟結構改變的結果。在台灣、香港和新加坡這三個社會裡,婦女現在都受良好的教育,收入也不比男士少。這改變了夫妻間的關係,也影響了社會的本質。結果,離婚率升高了,單代家庭的數目增加了,每個家庭的子女數目減少了,而三代同堂的家庭數目也減少了。年輕一代較少實行父權制,不論他們在家裡使用何種語言。

美國和東方文化之間的一個基本分別就是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在美國文化里,個人利益至上。這使美國社會更具有強烈的競爭性,優勢更顯著,表現也更好。不過,美國社會有個相當大的下層階級。德國實行的是一個公有的社會。德國人比較平等,競爭性沒那麼強烈,下層階級也較少。勝者和敗者之間的差距較小。

在新加坡,社會利益在個人利益之上。不過,新加坡必須在就業、商品和服務業市場,具備競爭力。在另一方面,政府協助低收入家庭應付他們在住屋、醫藥服務和教育方面的需要,以便他們的孩子有同等的機會通過教育提升自己。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