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 騰出資源讓學生協作和培養創意 課堂應結合更多線上學習內容

2022-03-22

文 / 胡潔梅

針對未來教育的面貌,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強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關鍵在於點燃學生的求知慾以及對學習的熱忱,並且有重新和再學習的能力。

未來課堂應結合更多線上學習內容,讓學生按適合自己的步伐學習,以騰出更多空間讓學生展開協作,培養求知精神。

教育部長陳振聲針對新加坡教育課題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提到冠病疫情為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帶來契機。新加坡學校在疫情前便逐步開始混合學習,學生的學習也因此沒有受疫情影響而中斷。

他說:「接下來,更多的課堂時間應該用在鼓勵協作和創意。學習不只是傳授和吸收知識,如果這是學習的唯一目的,那網際網路就能達到這些功能。我們對未來學習有不一樣的願景,我們希望讓學生以明天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明天的問題,而這須靠協作。」

此外,居家學習的經驗凸顯科技的實用性,這也有助於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有好的科技,我們能更快地推廣好的教學法和課程。」

不過,陳振聲強調科技只是一個工具,要達至教育目標仍仰賴教師的素質和努力,為學生提供指引。

有一部分學生在家沒有網絡設備,當局在居家學習期間為學生提供資源。學校在那段期間也開放讓有需要的學生回校,由教師督導。「即便有了網絡和設備,關鍵在於要有能引導學生的好教師。」

需要新課程和教學方式 幫助成人隨時隨地學習

他認為,疫情可能凸顯數碼鴻溝的存在,但也提供機會來拉平這個差距,即適時投入資源以確保人們能獲得優質教育。

線上學習不僅僅是把內容數碼化,也講究教學法,讓學生學習時更投入。此外,在資訊超載的時代,引導學生釐清紛雜信息,培養分辨對錯與真偽的能力日益重要。

針對未來教育的面貌,陳振聲回應時強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關鍵在於點燃學生的求知慾以及對學習的熱忱,並且有重新和再學習的能力。

「教育和培訓工作不能停留在個人的首15年到20年,需要有新的課程、新的教學方式來協助成人學員,讓他們能在人生各階段學習。」

他說,要做到這點就得「把學校帶到學員面前」,方便得兼顧家庭和不同生活需要的學員隨時隨地學習。

針對如何定義學業成就(academic success),陳振聲點出三個要素,其一:個人以超越自己而非超越他人為目標,竭盡所能;第二:有求知的好奇心與動力;第三:能接受不同觀點,與跨背景與文化的人協作。

在約15分鐘的訪談中,陳振聲也重申貫徹新加坡唯才是用制度的重要,確保個人不會「一考定終身」。 他說,挑戰在於如何及時地幫助人們重新掌握技能,這也是世界各地教育制度面對的挑戰。

文章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 共謀持假槍打劫理髮店再下藥劫妓女,新加坡一名14歲少年被判入改造所!
  • 新加坡千萬多多昨天開獎,2人平分超1292萬新幣!你中了嗎?
  • 47歲新加坡籍男子持假護照入境馬國販毒,遭柔佛警方逮捕,起獲百萬令吉毒品!
  • 朝野競選攻防戰激烈 新帳舊帳一起算
  •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數達到上限 勿洛體育場入口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