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炎-怡和轩100周年)
百年大庆过后,怡和轩面对两个问题,一是会所受到地铁工程的影响,成了危楼,须与陆交局谈判,在重修与重建之间作个抉择,我的专业略有用场;另一是孙炳炎年近90,接班人问题愈显迫急,退与不退,他总是举棋不定。1999年是董事换届的年份,选举前听说孙炳炎有意退下,相传是孙炳炎属意的人找我谈,表示他或会接任主席,希望我出任总务协助他。为了实现换班,我答应了。可是进行复选时,情形出乎我的意料,孙炳炎连任主席,但我倒是真的出任了总务。
为什么换班不成?我一时不去猜想个中原因,然被选为总务,就开始认真做,谈不上使命感,我根本也就没有什么使命感。
记得我推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入会费从5000元减为3000元,主张招收新会员,也立即引进了如陈醉在、王如明、孙泽宇、陈远腾等人。传言中的换班没实现,人事关系突然变得微妙复杂,几个月后我辞了总务的职位,但是还答应孙炳炎,留下来协助他推动文化活动,同时关照与陆交局谈判会所受损的事。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班子,除了刚进会的王如明、孙泽宇等人,还有1995年就成为会员的潘国驹。潘国驹提议设立史料小组,协助实现孙炳炎四年前提出创办文物馆的愿景。史料小组于2000年成立,杨松鹤、王如明、孙泽宇和我都是小组成员,聘请了黄今英负责收集与梳理历史资料,出版了他撰写的《陈嘉庚》。
同年6月还邀请南大校友、南澳弗林德斯大学历史教授杨进发博士,到中华总商会礼堂主讲“陈嘉庚在新加坡的历史地位”,吸引450名听众,一炮而响,之后讲座不辍,出版活跃,蔚然成风。
说怡和轩转型搞文化,这算是开始吧。
(先贤馆 - 林少彬摄影)
进入后孙炳炎时代
2001年董事部改选前的几个星期,有一天孙炳炎召集我们10几个人到中华游泳会的餐厅吃饭。席间他表示这回决意退下,建议黄鸿美接任主席,我则重做冯妇当总务。大家没有意见,班子就这样定了,下来的一切就是手续而已。2002年四月孙炳炎与世长辞,怡和轩进入后孙炳炎时代。
新班子面对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没有了一个家长式的领导中心,却有一个日愈破损的会所要处理。2001年地铁工程大致竣工,是与陆交局“算账”的时候。陆交局始终坚持,会所可以修补,不会坍塌。这些时候出入怡和轩的,多是些打麻将的人士,他们同时隶属几个消闲性质的组织,一般态度是“哪里凉哪里坐”。因此就有不少人认为,只要陆交局肯修补,并保证没有坍塌危险,那就得过且过,何必多事想要重建。还好这时团队里有好多人认为应该从长远着想,应该花些钱找专家测探,要是屋身结构有问题,就得坚持要重建。这本是费时费钱的事,但是大家觉得责任在身,再麻烦也要做。
2003年我已经66岁,主席黄鸿美也刚过70,我心里想,总务一职应该由比较年轻、有潜能者出任,为领导层的自我更新做准备。洪宝兴是毕业于南大的专业会计师,在我的劝说下,在2003年董事换届时出任总务。我以董事部秘书的身份留下来,协助会务,特别是与陆交局争取赔偿的事。谈判冗长费时,陷入僵局,我们决定诉诸法庭。开庭前夕会务顾问蔡天宝出面调解,索赔问题终在建筑物必须重建的基础上获得解决。
由于会所倾斜程度日渐严重,2004年9月董事部租用隔邻适可俱乐部为临时会所。洪宝兴身兼一间行业公会和一间乡亲会馆的主席,觉得分不了身照顾怡和轩,2005年董事换届时决意卸任,我只好再当起总务。租用适可俱乐部的会所需付不少费用,为了节省开销,同年7月怡和轩搬到位于客纳街76号中华为基利俱乐部会址,与租用该会址的友竹俱乐部共用会址。
(怡和轩外观 - 林少彬摄影)
重建后的怡和轩,何去何从
重建后的怡和轩应该何去何从?这是重建前就应该想好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应该利用会所的商业价值,比如说部分出租开餐馆、KTV厢房、办公等用途,一劳永逸解决经费的问题。有些人觉得老祖宗从来不曾把会所当商业用途,我们最好别破例。就在这个时候,怡和轩元老陈共存站了出来。他大力主张由陈嘉庚基金接管怡和轩,开辟为“陈嘉庚馆”,甚至在报章上公开呼吁,很多怡和轩会员对此疑惑不解。
有一天,陈共存约黄鸿美、潘国驹和我到他的住家吃饭,请来了杨荣文部长,大概以为杨部长也会同意他的想法。杨部长向我们了解了怡和轩现状,认为可以考虑双方如何合作。当晚,黄鸿美邀请杨部长来怡和轩走走,于是才有杨荣文、许通美、王赓武和三位夫人等嘉宾于2003年的怡和轩之行。杨荣文认为合作是可行的,应该把怡和轩保留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文物 (living heritage) ,不要沦为没有人气的博物馆。
怡和轩董事潘国驹同时是陈嘉庚基金的副主席,了解怡和轩内部情况,在推动怡和轩的重建工程上贡献很大。
2005年的一天,就在董事部要开会讨论重建大计前的一天,我与王如明赶到东陵俱乐部面会潘国驹,他当场献议合作方案:怡和轩让出地面层给陈嘉庚基金设办事处并附设一个文物馆,陈嘉庚基金赞助怡和轩建筑费100万元,限期若干年另谈。
2006年怡和轩会员大会批准了与陈嘉庚基金合作的方案,确立了怡和轩未来弘扬先贤历史、传承文化的方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