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华人和中国人,拥有着同样的祖先。
不过,由于年代的关系,现在的新加坡年轻人似乎比较“西化”。
然而,根据新加坡本地媒体的采访,似乎新加坡人对中国的好感程度,最近正在上升中。
图源:Head Topics
《海峡时报》报道,一位50岁新加坡男子,在素有某问答平台上,以一个“中国通”的形象,出现在网友面前,引起不少人好奇。
图源:海峡时报
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孜孜不倦地在平台上,回答并分享了有关中国的数千个问题,并获得了百万浏览量。
欧美的社交平台上,时常可以看见对中国充满偏见的言论。而Michael,时常直言不讳地指出提问者的问题。
在个人简介中,他自称在2004年-2012年间居住在中国。
在回答中,他总是很详尽地向别人解释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并反驳那些他认为充满了偏见的帖子。
站在他的角度,他认为自己只是作为一个曾经长期居住在中国的新加坡人,帮助那些平时远离中国的西方社会的网民,多多了解中国。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丝毫不隐晦地表示,自己是一位“亲中国”的新加坡人。
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一些冲突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人介绍中国。
而其实像Michael这样的人,在新加坡并不少。
去年6月,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在新加坡,有64%的受访者,对中国抱有好感。
图源:海峡时报
对比其他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好感的比例较高(见上图)。
不过,这项调查数据,可能和受访者的种族也有着不小关系。
图源:Todayonline
在新加坡,有72%的华人们对中国抱有好感。而对于马来族和印度族来说,这个数字分别只有45%和52%。
说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理解不深,就连一些新加坡华人,其实对中国的认知也相当浅薄。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之后,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
图源:官网
一位曾经被很多人看做是“香蕉人”的76岁老人Rodney Tan,不认得中文字,甚至连中文都不会说。
他说,在他读书时的上世纪50年代,
甚至包括他在内,那时候的很多新加坡人,以看西方电影、欣赏西方文化为荣。
图源:海峡时报
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Rodney分别去了中国和西方旅游,他对于两国的观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Rodney向记者分享他在中国时拍摄的照片,图源:海峡时报
在抵达上海,坐上高铁后,速度和环境令Rodney为之惊叹。再对比欧美的铁路,Rodney只能摇摇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