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掉脫掉脫掉!新加坡擁「超級混合免疫力」 有專家:不必罩口了

2022-03-23

保持一米安全距離是否就能脫下口罩?有專家指出這個做法不可行,因為飛沫能輕易飛濺兩三米,但也有專家說,新加坡擁有高保護力的「超級混合免疫力」,現在已是時候取下口罩,尤其在低風險場合。

實行近兩年的安全管理措施從本月15日起簡化,包括若戴口罩,人與人之間就不必強制保持一米安全距離。

這在坊間引起討論:如果只要戴口罩就無須保持安全距離,那如果保持一米距離,是否就能脫下口罩?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受訪時說,這不可行。

「飛沫能輕易飛濺兩到三米的距離,所以一米距離真的不算什麼。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科學研究陸續反映冠病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

梁浩楠認為,即使保持一米距離,脫下口罩仍不可行。(檔案照)

梁浩楠也指出,新加坡目前距離完全無須戴口罩的日子,還有至少半年,半年是估計最快可能發生的時間。

「我相信目前還不能在戶外脫下口罩,原因可能包括當局希望藉此提醒大家仍要保持安全。」

不過,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則認為,現在已是時候可以取下口罩生活,尤其在低風險場合。

「許多國家已取消戴口罩的措施,目前也沒出現太多嚴重後果。我國擁有高接種率,以及高感染率,所以這也表示我們有頗高的『超級混合免疫力』(hybrid immunity)。而這種免疫力相信是最具有保護性的。」

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弗斯爾教授也說,呼吸道感染能通過戴口罩與安全距離預防,所以當抗疫策略的目的是預防傳播,兩個措施都是同等重要的。

另一方面,專家認為或可先在戶外試行不戴口罩。

梁浩楠說,戶外傳播的風險相較於室內來得更低,估計至少低50%至80%。

淡馬亞也認為,民眾大可先從戶外不戴口罩開始,再慢慢擴展。可能可以從戶外活動開始取下口罩,然後接著是辦公室及工作場所,再來是學校。

弗斯爾雖然不認為戴口罩的措施會放寬,尤其在通風不良的室內場合,但他覺得戶外可取下口罩的措施可能在不久後實行。

「我也覺得階段性放寬是好事。戶外不戴口罩可以是第一步,尤其在能保持社交距離,或人潮不多的時候。我們或可先嘗試在已接種、沒有病例增加的社群中允許室內取下口罩,但若住院病例顯著上升,就意味著可能有新一波的疫情,到時就得再強制戴口罩。

「但當我們有能力這樣應對衛生威脅時,代表我們在面對冠病時已具有韌性。」

此外,針對婚宴賓客用餐保持一米距離,是否能全程不戴口罩?專家看法不一。

目前婚宴上的桌子間與同桌人之間都保持著一米距離。梁浩楠說,在最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最好不能有堂食或和其他人室內用餐。但若是如此,餐飲業會面臨嚴重困難,甚至被擊潰。

「所以現在的妥協是,那些一起用餐的人應該有意識,若一人感染,其他人都有可能中招。感染者也會有責任在第一時間告訴其他同桌者注意身體情況。換句話說,堂食仍具有風險,所以目前相關措施仍在繼續。」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 李顯龍嚴正警告外國人,身份政治在新加坡沒有立足之地!
  • 【GE2025】林瑞蓮:國會需要更多女性議員
  • 【GE2025】失去重要部長將削弱治理能力?梁文輝:行動黨應更有信心
  • 【GE2025】徐順全重提行動黨近幾年風波 質疑現有部長素質
  • 中央快速公路致命車禍 71歲摩托車騎士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