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養出的肉敢吃嗎?調查:新加坡人比美國人更能接受

2022-03-23

實驗室培植的肉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有耳聞,但敢吃嗎?

新加坡一項調查發現,新加坡人對實驗室培植肉的接受度,比美國人來得更高。這或許同新加坡人的怕輸主義心態有關。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管理大學研究團隊,在去年7月到8月之間,分別針對新加坡600多人,還有700多名美國人展開這項調查。

研究團隊認為新加坡人怕輸的特質,以及不願意被拋在後頭的心態,或希望塑造開拓者形象等因素可以解釋新加坡人更願意接受,實驗室培植肉等新食物。

不過研究也認為,名人或網紅所傳播的相關資訊,並不會左右兩地受訪者對實驗室培植肉的接受度。

這項研究也提出一項觀點,即新興食品行業和營銷人員,可透過加強營銷溝通,尤其是市場高度關注的社會形象,來提升消費者的接受度。

(圖:來源自網絡)

此前,美國食品科技公司Eat Just實驗室培植的雞肉,獲得新加坡批准銷售,令新加坡成為全球首個出售培植肉的國家。

首次獲准在新加坡出售的培植雞肉,製作過程是從雞的肌肉組織提取細胞,然後在實驗室的反應器里培植生長,接著再量產。培植出來的雞肉,本質還是雞肉。

為確保新穎食品的安全,新加坡食品局制定了評估框架,測量其潛在毒性、潛在過敏性、生產過程、以及生產過程用的食材安全性等等。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生產培植肉,一方面能提高自給自足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在受管控的環境中,確保生產的食品是安全的。

培植雞肉是替代蛋白的一種,替代蛋白也可能從植物、菌類、昆蟲、微藻等來源進行提取。

對於這些培植肉,不少小夥伴還是有所擔心的,擔心這肉的安全性,更有甚者直接提出,不希望自己小白鼠。那麼,這肉到底安全嗎?

培植肉說白了就是在活雞身上取一個很小的細胞樣本,然後用無菌培養基喂養細胞,喂養過程就好比是小雞在母雞肚子裡差不多。等肉長得差不多大了,就和綠豆蛋白和麵包糠一起,做成可以吃的雞肉。

對於生產過程,都是對整個生產過程中雞細胞的純度、特性和穩定性,做詳細記錄的,是符合質量控制和嚴格的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的。

我是海羊,每天記錄和分享新加坡及世界各地有溫度、有高度、有時度的趣談,關注我,隨時了解新加坡靠譜的當地乾貨!

如果您對內容喜歡,期待您的轉發,也請您在評論區內留言互動!謝謝!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


相关文章

  •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 朝野競選攻防戰激烈 新帳舊帳一起算
  •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數達到上限 勿洛體育場入口關閉
  • 【GE2025】國人需要平民代表 紅點同心黨候選人林怡慧談從政決定
  • 【GE2025】五個政黨代表將進行華語論政 新傳媒今晚9點直播
  •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 勿洛體育場入口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