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截稿较早,未到新加坡卫生部数据发布时间。等今晚发布最新数据之后,我们会在APP和各平台跟进。敬请留意。
本期报道包括:
一、李显龙明天直播;新加坡近期很可能进一步松绑
二、哈利玛批准2022财政年拨款法案,提取60亿元资助疫情
三、新加坡昨通报6起死亡病例,总体病死率降至0.117%
四、ICU重症降至24人,普通输氧降至141人
五、普通病例降至858人,方舱隔离增至3万2457人
李显龙明天做电视直播演讲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今日(3月23日)下午5点在脸书发布推文表示明天早上十一点将进行直播讲话,大众可以通过电视或者facebook page观看直播。
(图源:李显龙脸书)
李显龙表示,“随着奥密克戎波的消退,疫情在逐渐缓和。明天我讲在11点的现场直播中谈论目前的情况和下一步措施。”
李显龙上一次就疫情发表电视直播演讲是去年10月9日,他解释,新加坡无法长期封锁,代价很高,每一次封锁,就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
他说,放弃清零,采取新策略,首先必须调整心理,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要尽快进行医疗增容,提高疫苗接种率,实施轻症和无症状居家隔离、居家康复,实施自我检测。这样,新加坡有机会在三个月至六个月后进入新常态。
(2021年10月9日李显龙电视直播)
李显龙上次直播是半年前,当天还没有出现奥密克戎株,新加坡仍处于德尔塔波的阶段,当天新增3703起,累计12万多起。
到了今天,新加坡进入奥密克戎波已有三个月,昨天新增1万3166起,累计103万5721起。
截至3月22日,新加坡累计1214起死亡病例,总体病死率为0.117%,本波疫情病死率为0.051%,并不高于流感病死率。
新加坡近日可能进一步松绑
按《新加坡眼》推算(见下),新加坡有可能已经接近群体免疫状态,日增病例可能在一个月内降至三位数。
所谓“群体免疫”,并非指个体永远不会被感染,而是指人群获得了足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首先是感染的速度慢了下来,毕竟“染无可染”;其次是即便再度感染,病毒形成的危害风险大大降低;因此,达到群体免疫、进入地方性流行病阶段之后,社会不必再实施大范围的物理防疫措施,可以继续正常生产、生活。
抗疫防疫是手段,不是目的;抗疫防疫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过去大半年,新加坡不断地一步步开放。从去年10月起,学生已恢复正常到校上学;从本周一(3月21日)起,学校已恢复大型活动包括校际运动会。
客工宿舍人员外出名额已增至平时1万5000人、周末3万人。
从去年11月起,恢复五人堂食等社交聚会、恢复年长者集体活动、恢复现场演唱会等大型活动,至今已近五个月。
从今年3月15日起,只要戴口罩,就不必执行“一米线”要求;从3月18日起,重新开放封锁了近两年的露营、户外烧烤芭比Q,等等。
按目前形势看,新加坡有可能近期进一步放宽抗疫防疫措施。李显龙明天电视直播演讲之后,相信政府会公布具体松绑措施,我们判断不会像西方国家那种忽然全面解封,而是一步步来。我们推测,明天宣布的新措施可能包括:
一、户外不必戴口罩
二、堂食人数放宽到八至十人
三、居家办公限制从50%降低至25%,甚至取消限制
四、放宽宴会和大型活动限制
五、进一步开放边境,例如跟马来西亚的陆路互通进一步开放
还有一个我们一直很期待的,就是开放家庭式KTV。毕竟,两年没吼了…… 希望很快能见到KTV复工。
动态共存
由于冠病存在再度感染现象,在进一步开放之后,即便已经全民感染,肯定还会出现二度感染、三度感染。
如果新一波疫情感染增速太快,就有可能重新执行一些新的限制措施;如果新一波增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没有出现超乎范围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那么就会继续开放。
这就是动态共存。我们曾经在去年12月。
“动态共存”的关键就是在于平衡——平衡生命与生计,平衡胆战心惊与掉以轻心——在平衡中一步步适应大环境。适者生存。
新加坡达到群体免疫了没有?
新加坡究竟感染了多少人?何时能达到群体免疫?四个星期时间过去了,我们来看看最新数据:
客工宿舍采取的是闭环管理,我们主要探讨本地社区疫情。
新加坡去年12月开始出现奥密克戎病例,我们姑且以今年1月6日为奥密克戎波的开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