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跟以往不同的是,有更多的中國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學業有成後就回國工作,認為孩子回到中國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胡潤研究院與青苗教育集團聯合昨天(22日)發布《中西合璧,文化融合——2021中國國際教育白皮書》。
這份48頁報告是中國業內首份聚焦後疫情時代,專門研究中國高凈值人群國際教育需求變化趨勢的白皮書,探索家長們在子女教育理念、需求上的變化,同時結合教育專家觀點和建議梳理中國國際教育未來趨勢和展望。
中國高凈值人群,也就是富人,是如何定義呢?
家庭總資產至少要有1000萬元人民幣(200萬新元)。
研究團隊在2021年5月至7月期間對600餘位高凈值人群展開調查。他們當中有的是計劃送子女出國留學,有的是自己擁有留學經驗。受訪者平均家庭總資產3400萬人民幣(680萬新元),平均年齡36歲。
調查顯示,有國際教育經歷的人群對國際教育的總體滿意度很高,近三成表示非常滿意,六成表示滿意。
中國富人認為國內教育缺乏培養獨立思考?
「子女教育」(76%)已成為中國富人關注度最高的話題。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指出,
相比家庭生活、工作、自身健康和財富擁有等方面,高凈值人群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滿意度相對較低。
這表明富人在子女教育層面仍有更高的期待和提升空間。
他們之所以選擇國際教育,目的以拓展國際視野(69%)和豐富人生閱歷(64%)為主,其次是有利於未來職業規劃(51%)、提升外語能力(51%)和學習海外新知(45%)等。
對這些高凈值家長群體而言,商學(28%)是最受青睞的大學/研究生專業。其次是藝術/設計類(16%),醫學(13%)排在第三。
而對於有國際教育經歷的人群而言,他們最青睞的大學/研究生專業的前三名分別是:商學(24%)、理學(15%)和工程學(14%)。
更相信中國經濟的潛力,富人希望孩子「海歸」
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較好(59%)成家長希望孩子回國發展的首要理由。
國內創業環境良好(56%)排第二。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52%)及國內人才政策吸引(51%)也是過半家長希望孩子回國發展的原因。
在本次受訪的,具有國際教育經歷的中國人群中,有超過九成計劃回中國發展或已經在中國發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南華早報》說,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更獨立地思考,思想更開放,是很自然的,因為這是他們這一代人所缺乏的能力。」
他說,希望孩子回國植根於傳統的社會價值觀。他補充說,家庭不同世代相互照顧的期望一直存在,特別是早前一胎制政策下,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
不過,父母的意願未必是孩子的想法。
家長都將孩子送去哪些國家開拓視野增廣見聞?
不過,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的《2021美國門戶開放報告》,中國仍是美國最大國際生來源國,占比35%。但在疫情期間,在美中國留學生數量和在美就讀國際生數量都下降了15%。
《2022胡潤至尚優品—中國高凈值人群品牌傾向報告》顯示,中國高凈值人群對於子女留學目的地選擇正在發生變化,考慮英國的比例從兩年前的42%上升至50%。與此同時,考慮美國的比例則從54%下降至40%。
可以說,在考慮到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時,富人們並不會因為兩國關係不好而作罷,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疫情後,更傾向於在大學時才出國留學 研究也發現,疫情早期,由於邊境關閉,許多海外學生面臨回國困難,因此中國平均出國留學年齡從18歲上升至21歲。
報告總結說:
「疫情後,中國家長對子女出國留學的熱情仍然很高,但低齡留學熱降溫,高中階段出國留學的意願下降五成,研究生階段出國留學比例41%是上一年的8倍,上升到過去5年來最高,平均21歲出國留學,比上一年高出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