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了解牛車水一帶的文化歷史?國家文化局本月26日起推出方言導覽活動,有興趣參觀的公眾可上網預定,參加由義工導遊以廣東話、福建話或潮州話講解的遊覽活動,通過自己熟悉的語言深入了解牛車水的文化歷史。
「從方言出發-牛車水文化之旅」是國家文物局推廣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從本月26日起開始到年底,每個月輪流以不同方言帶領訪客遊覽牛車水,重新深入認識牛車水。
除了參觀遊覽一些牛車水的地標性建築物外,訪客也可從中了解一些早期在本地華族社群中流行的文化,比如戲曲、木偶戲、南音、書法和飲茶文化等等。
供奉十八臂觀音的凖提宮觀音堂。(圖:董勵萱)
導覽活動從設立在牛車水民眾俱樂部里的牛車水文物館開始,義工導遊會以方言講解那些曾在本地流行的文化活動。 之後,再帶領訪客參觀牛車水恭錫路附近的地標性建築如獨特的三角建築東亞餐室、拉延西迪維那雅加興都廟(Sri Layan Sithi Vinayagar Temple)和供奉十八臂觀音的凖提宮觀音堂等,沿途上,義工導覽也會講解一些路名的由來。
三角建築東亞。(圖:董勵萱)
文物局教育推廣與社區外展助理經理陳靖芸表示,這是文物局致力推廣文化活動的一部分,名為「從方言出發 牛車水文化之旅」,由本月底開始推出一直到年底,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方言導覽活動,希望可吸引一些習慣講方言的年長者和那些習慣在家裡講方言的居民前往遊覽。
拉延西迪維那雅加興都廟(Sri Layan Sithi Vinayagar Temple)。(圖:董勵萱)
將以廣東話帶團的義工導遊劉家明說,希望這文化之旅可吸引到一些會講方言的訪客,「我們不是深入研究文化,但如果他們有興趣的話,就可以幫忙推動這些文化。」
有興趣報名參加文化之旅的居民可上網https://nhb-eco.peatix.com/ 訂票,每人收費5元,每次最多只能15人同行,行程大約是1小時30分鐘。每個月只有一團,本月26日開始的是廣東話的旅行團,下個月則是潮州話,而今年5月份的則是福建話。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