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專家:我們有「超級混合免疫力」,不需戴口罩 | 新病毒或將出現

2022-03-24

最近新加坡的防疫政策變了!

根據政府網站,從2022年3月15日起,安全管理措施將被簡化,集中在五個最重要和有效的措施上。

a. 聚會規模

b. 戴口罩

c. 工作場所的要求

d. 安全距離

e. 場地人數限制

(截圖:gov.sg)

很多人都想,如果新加坡下一步繼續放寬或簡化措施,會不會對“戴口罩”這一項下手呢?

有專家建議戶外不用戴口罩

歐洲正實行類似措施

3月15日開始的放寬措施中,雖然提到戴口罩仍是默認的,但是戴口罩可以讓安全距離放寬。

(截圖:gov.sg)

安全距離

我們鼓勵安全距離,但不要求在所有戴口罩的情況下個人或群體之間保持安全距離。

但是,在所有摘除口罩的情況下,將繼續要求安全距離。在需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距離將簡化為所有場合的單一安全距離,即1米。

意思就是戴著口罩,擠一點也沒關係,不要求安全距離了

在這個安全措施簡化之上,最近專家還進一步委婉建議,如果能戶外不戴口罩,那麼大家會“獲益良多”。

前段時間海峽時報組織了一次座談會,探討什麼時候可以進一步放寬。

來自國大醫院的費舍爾教授(Prof. Dale Fisher)這樣說:

"我認為,人們的心理將從不必在外面戴口罩,以及允許10個人在家裡過節中受益良多。"

(圖源:海峽時報)

不過他也強調戴口罩和安全距離的確是防疫的兩大重要措施。

比費舍爾教授更激進的是淡馬亞醫生,他認為現在在低風險場所完全可以摘口罩,而且認為新加坡具備這種條件:

“許多國家已取消戴口罩的措施,目前也沒出現太多嚴重後果。新加坡擁有高接種率,以及高感染率,

所以這也表示我們有頗高的【超級混合免疫力】(hybrid immunity)。而這種免疫力相信是最具有保護性的。”

(圖源:新明日報)

其實整個疫情中,不斷有呼籲截除口罩令的呼聲。

去年疫情相對好轉的時候,議員Jamus Lim就呼籲過戶外不用帶口罩。

他說:現實中,人們一直戴口罩令人感到窒息。

早前,部長黃循財表示政府探討放寬防疫措施戶外可能不用戴口罩,但在室內和風險較高的環境就可能還需戴口罩。

主要是衡量四種風險因素。包括活動、密度、距離和持續時間。

(圖源:FB)

現在新加坡的病例新增正在下降,加上歐美許多國家都解除了口罩令,如英國、法國、西班牙、丹麥等,戶外不戴口罩的聲音又起來了~

新加坡的“口罩嫂”在被判坐牢幾周之後,最近也“重出江湖”,不過這次她藉口說自己在吃冰淇凌。

去年

今年

(圖源:網絡視頻)

當然新加坡也有專家是堅決不支持摘口罩的,比如梁浩楠醫生認為,飛沫傳播的距離遠遠超過1米,新加坡常見的一米安全距離不夠。

既然做不到保持3米或以上距離,那麼不應該脫口罩。

雖然民間有呼聲,但是現在可能還不是摘口罩的好時候,因為走在前面的歐美國家病例又反彈,並且正在醞釀新病毒。

歐洲正醞釀“完美風暴”

專家預測秋季前會有新病毒

歐洲大部分人摘掉了口罩,病例也隨之上升。

專家警告現在進入春夏還不是最值得擔心的,如果病毒繼續蔓延,下一次新毒株襲來很可能今年秋季或者更早!

(圖源:bbc)

歐洲病例反彈有多快,我們一起看看,而且都是一邊反彈一邊解封。

德國,上周五日增病例達到近30萬的單日新高紀錄。

不過政府還是如期撤除全國防疫法律,放寬措施,只有一些州政府決定維持不變。

義大利,最近單日新增病例3萬多例。

但宣布,將在5月1日前逐步解除幾乎所有防疫措施。

英國不用說了,目前每20人就有一人確診(不是確診過,而是新確診)。

但英政府上周五解除所有國際旅行限制,打開邊境,回到疫情前。

也有一些國家頂不住,“仰臥起坐”起來。

比如幾周前才解除口罩令的奧地利,病例攀升太快,又重新規定民眾使用與N95相當的FFP2口罩。

這種反彈,有人認為是防疫限制過早放寬所致;

但也有流行病學家認為,主要還是因為奧密克戎亞型毒株BA.2傳染性更高。

BA.2有傳染快、不易被檢測到的特點。

綜合來看,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病毒學家楊恩(Lawrence Young)說,歐洲確診病例攀升是因為3種因素釀成的“完美風暴”所致,

分別是解除防疫措施、接種疫苗後的免疫力下降,以及BA.2變異株流行。

最新的研究顯示,很多人感染新冠後,不代表就有了抗體。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研究員從2020年10月開始對200多名5歲至19歲、曾感染冠病的孩童和青少年進行追蹤調查。

要求他們每三個月提供血液樣本,結果只有1/3參與研究者的首個血液樣本含有感染相關的抗體。

6個月後,這1/3的人當中,只有一半人的體內仍有抗體。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感染康復6個月後,只有1/6的人還有天然免疫力,剩下的5/6隨時可能二次感染。

(圖源:世界經濟論壇)

總之,沒有防疫任由病毒傳播,加速演變秋季之前可能產生全新毒株,人們也會反覆感染……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作為一個國際都市、中轉樞紐,任何一種新毒株的出現,都會首先入侵新加坡。

只能說,大家應該做好迎接全新毒株的準備!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