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口罩嫂”在被判坐牢几周之后,最近也“重出江湖”,不过这次她借口说自己在吃冰淇凌。
去年
今年
(图源:网络视频)
当然新加坡也有专家是坚决不支持摘口罩的,比如梁浩楠医生认为,飞沫传播的距离远远超过1米,新加坡常见的一米安全距离不够。
既然做不到保持3米或以上距离,那么不应该脱口罩。
虽然民间有呼声,但是现在可能还不是摘口罩的好时候,因为走在前面的欧美国家病例又反弹,并且正在酝酿新病毒。
欧洲正酝酿“完美风暴”
专家预测秋季前会有新病毒
欧洲大部分人摘掉了口罩,病例也随之上升。
专家警告现在进入春夏还不是最值得担心的,如果病毒继续蔓延,下一次新毒株袭来很可能今年秋季或者更早!
(图源:bbc)
欧洲病例反弹有多快,我们一起看看,而且都是一边反弹一边解封。
德国,上周五日增病例达到近30万的单日新高纪录。
不过政府还是如期撤除全国防疫法律,放宽措施,只有一些州政府决定维持不变。
意大利,最近单日新增病例3万多例。
但宣布,将在5月1日前逐步解除几乎所有防疫措施。
英国不用说了,目前每20人就有一人确诊(不是确诊过,而是新确诊)。
但英政府上周五解除所有国际旅行限制,打开边境,回到疫情前。
也有一些国家顶不住,“仰卧起坐”起来。
比如几周前才解除口罩令的奥地利,病例攀升太快,又重新规定民众使用与N95相当的FFP2口罩。
这种反弹,有人认为是防疫限制过早放宽所致;
但也有流行病学家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传染性更高。
BA.2有传染快、不易被检测到的特点。
综合来看,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病毒学家杨恩(Lawrence Young)说,欧洲确诊病例攀升是因为3种因素酿成的“完美风暴”所致,
分别是解除防疫措施、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力下降,以及BA.2变异株流行。
最新的研究显示,很多人感染新冠后,不代表就有了抗体。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研究员从2020年10月开始对200多名5岁至19岁、曾感染冠病的孩童和青少年进行追踪调查。
要求他们每三个月提供血液样本,结果只有1/3参与研究者的首个血液样本含有感染相关的抗体。
6个月后,这1/3的人当中,只有一半人的体内仍有抗体。
感染康复6个月后,只有1/6的人还有天然免疫力,剩下的5/6随时可能二次感染。
(图源:世界经济论坛)
总之,没有防疫任由病毒传播,加速演变秋季之前可能产生全新毒株,人们也会反复感染……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都市、中转枢纽,任何一种新毒株的出现,都会首先入侵新加坡。
只能说,大家应该做好迎接全新毒株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