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海峡时报
但在某些轻症患者因为焦虑,坚持需要入院接受治疗的现实下,不少医护人员,不得不承担2-3人的工作量。
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新加坡医疗系统的人力短缺现象。
ICU压力大:面对死亡我们心很累
急诊部门压力大,在ICU病房的医护人员,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去。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透露,目前新加坡公共医院有约200张加护病房病床中,约七成(70%)已被占用。
除了人手紧缺的问题外,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护士,也必须应对的一些令人心碎的时刻,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在新加坡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护士们可能会经常看到有人死亡,因而受到影响,产生“同情疲劳”。
同情疲劳,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对现有工作的怀疑情绪,不再能够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中找到意义。
多方正在努力解决医护困境
好在新加坡前线医护人员面临的困境总算是得到了关注,现在已有多方开始解决前线医护人员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
新加坡卫生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曾是竹脚医院儿童加护病房的一名医生。
作为相关领域的的专家和官员,他在最近参观了陈笃生医院ICU病房。
代表政府对医院和工作人员表达谢意之余,也提出了一些援助方法和解决方案。
图源:王乙康脸书
但在这场全球大流行病下,或许他以往的丰富经验,在现在的环境下效果也有限。
不久前,新加坡卫生部也解除了禁令,允许医护人员申请假期出国,让这些人可以得到充电和休息。
期待通过劳逸结合,让医护工作者不要那么辛苦,有个稍微喘息的空间。
同时,针对本地ICU病床不足的情况,卫生部也计划在来临的一周将ICU病床增至280个。
这样,一旦新加坡出现更多急需密切监督的新冠病患,至少在床位上医院已经是做好了准备。
图源:海峡时报
但这一切远远不够。病床是增加了,但照顾病患的人手,并不会显著增加。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医护人员,依旧将面临着人手不足的情况。
新加坡去年已做好准备?
吊诡的是,据《海峡时报》报道,实际上早在2020年初,也就是当新加坡发现第一名新冠患者时。
新加坡公立医院,就开始为需要重症监护的新冠患者人数激增做准备。
当时,有关当局开始准备和组织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准备的内容涵盖了设施、人力、设备和药物。
而在2020年2月的时候,陈笃生医院还培训了500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未来新加坡需要更多ICU病床护士“做好了准备”。
可以说,在当时,新加坡政府已经很前瞻性地想到了现在的处境。
只是,从现在看来,这些提前做好的准备,在这轮新疫情中依然远远不够。
因此,新加坡的私立医院,也在加紧接收更多的新冠患者,帮助缓解新加坡公共医疗系统所面临的负担。
私立医院之一的鹰阁医院
这些私立医院,在今年年中就增加了更多的新冠隔离病床。
随着病例数激增,公立医院不堪重负。未来,这些私立医院,将接收病人更多从公立医院转来的病人。
新加坡病例数回落
疗养院感染群持续扩大
昨天(10月30日),新加坡新增3112起201新冠确诊病例,回跌至4000起以下,算是10月份以来的正常水平。
在新增病例中,社区病例总共有2608起,客工宿舍病例有500起,输入型病例则有四起。
目前,仍有1627位病人需要住院,普通病房有267人需要吸氧。
另有69人因情况不稳而送入加护病房接受密切观察,60人病危在ICU病房接受插管治疗。
一个好消息是,随着ICU病床的增加,目前床位异常紧缺的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加护病房的使用率,降到了68.1%。
随着新加坡正在准备更多的ICU床位,如果重症患者人数在未来没有明显增加,那么现有的床位应该暂时足够满足需求。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