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新增8478起,死亡6起。
新政要點:
3月24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新冠-19疫情"發表第九次電視直播講話,並宣布3月29日起,推出一波防疫新政:
1. 戶外不強制戴口罩,須保持一米距離
2. 室內須戴口罩,無須保持一米距離
3. 聚會人數翻倍,從五人增至十人
4. 堂食翻倍增至十人,取消1030pm之後堂食飲酒的限制
5. 居家辦公比例從50%降至25%
6. 大型聚會增至75%容納量
7. 大幅調整邊境管控,讓VTL更為便捷,取消接種旅客入境的大部分限制
8. 完成接種疫苗者入境將不需進行隔離,但未完成接種者仍需遵守入境要求
李顯龍電視直播摘要
我們對抗冠病-19疫情到了轉捩點。在疫情初發之時,我們只有一個目的:保護生命,儘可能避免死亡。
我們見到其他一些國家出現醫療擠兌,病人無法住院,醫護人員被迫決定該救誰不該救誰。我們下定決心,不能讓這種情況在新加坡發生。
我們做到了。我們的醫療系統承受了巨大壓力,但沒有受到擠兌。我們增設了足夠的ICU重症病房,備足了氧氣。
我們的病死率是全球最低之一。兩年抗疫不易。每出現一波疫情,我們就得迅速行動起來,應對新狀況。每當我們把疫情壓制下去,總會出現新的病毒株。
起初,我們對病毒知之甚少,於是採取了非常嚴格的限制措施。這些措施,讓我們的社區病例保持在低位,也讓我們成功壓制客工宿舍爆發出來的疫情。我們爭取了時間,讓我們的醫療資源得以增容,並啟動全國疫苗接種計劃。然後,更為致命的德爾塔株出現了。
然後,更為致命的德爾塔株出現了。幸好,我們接種計劃已全面啟動。我們仍維持嚴格限制措施,抓緊時間讓高風險人群接種,尤其是老年人。
同時,我們改變醫療手段,居家康復,讓醫療系統不至於負擔過重。
我們放寬限制,出現大量病例。不過,到了那時,大部分新加坡居民已接種疫苗,有了對抗德爾塔的保護力。即便如此,仍出現許多住院病例,有些病患不幸逝世。
德爾塔波緩解不久,奧密克戎就來了,比德爾塔傳播力還快。
我們病例創高峰,最高的時候超過每天2萬5000起。由於接種率高,醫療系統得力,我們暗自告訴自己,我們有信心。
但,我們仍收緊邊境管制,暫時仍不敢放開社區管制。
幸好,奧密克戎比其他病毒株溫和,重症和死亡較少。
過去兩周,新加坡日增病例開始減少,大概每周增長率為0.8,換句話說,每三周新增病例可以減半。這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李顯龍講話現場直播截圖)
冠病-19病毒有可能再殺個回馬槍,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在本輪開放之後,我們必須觀察一下,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可以繼續開放;如果病例又暴增,我們就得重新調整。
奧密克戎不會是」最後一株「,新變異病毒肯定會出現,希望新病毒越來越像感冒,但也有可能更為兇險。
我們儘管進一步開放,但不能掉以輕心。請大家繼續遵守防疫規定,如果感覺不適,請自我檢測。
新加坡終於迎來戶外無須戴口罩,聚會人數翻倍,進一步放寬邊境管制。
李顯龍在講話中特別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他說,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沒日沒夜,廢寢忘食,為了照顧病患,將自身暴露在風險中,」因為有了你們,我們過去兩年才能有較為正常的生活「。
跨部門抗疫小組公布並補充了新措施及細節
一、戶外不強制戴口罩,須保持一米距離
二、室內仍須戴口罩,無須保持一米距離
在跨部門抗疫小組記者會上,部長們補充到,根據目前的研究,病毒在戶外傳播的風險較低,因此大家可以不戴口罩。但如果不戴口罩,就需要和旁人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離。
三、聚會人數翻倍,從五人增至十人
四、居家辦公比例從50%降至25%
五、大型聚會增至75%容納量
六、將大幅調整邊境管控,讓VTL更為便捷,將取消接種旅客入境新加坡的大部分約束。不論出發國,完成接種的旅客入境不需隔離
七、聽障或學習障礙學生和教師上語文課時可不必戴口罩
八、各個學府可恢復海外交流,讓學生到他國進行交換學習
以上所有新措施將於下周二3月29日實施。政府也在考慮KTV和夜場,但由於仍存在風險和管理難度,暫不開放。
衛生部長王乙康強調,千萬不要以為奧密克戎不可怕,它雖然比德爾塔毒性輕,但它仍可以致命,我們必須有疫苗保護,必須有限制措施和防治措施。
王乙康說,八旬或以上年長者、安老院住戶、免疫力低下者、長期基礎病患者將可以接種第二劑加強針,提高保護,其他人暫不要求。
我們明天會報道其他新政細節。
李顯龍九次疫情講話重點
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李顯龍至今做過九次電視直播。從這九次電視直播的內容,可以看到新加坡這兩年多來抗疫策略的調整和進度。重點如下:
第一次,2020年2月8日:傳染病警戒級別上調到橙色;。
第二次,2020年3月12日:冠病定義為「全球大流行」,本地面對大規模感染風險,要做好長期抗疫準備,政府向企業、家庭、個人提供經濟支援。。
第三次,2020年4月3日:宣布實施名為「CB斷路器」的限制措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第四次,2020年4月10日:客工宿舍疫情爆發,社區出現大量無關聯病例,籲請民眾沒必要不出門,尤其年長者。
第五次,2020年4月21日:疫情仍嚴峻,,提出解封的三個條件。
李顯龍後來坦言,。
第六次,2020年12月14日:大部分時候社區病例零新增,
第七次,2021年5月31日:德爾塔波出現,新加坡啟用ART抗原檢測作為輔助手段;
第八次,2021年10月9日:德爾塔傳染力太強,全球蔓延,防不勝防,。隨著人群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整個群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會上升,三個月到六個月內有望進入新常態。
第九次,2022年3月24日,重點內容見本文第一部分內容。
新加坡3月23日疫情回顧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3月23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8940起,含本土8749起、境外輸入191起,累計104萬4661起,破104萬起。
昨天通報6起新增死亡病例
1起為40至59歲中年人
衛生部昨晚通報6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220起。
在6起死亡病例當中,5人為七旬或以上年長者,2人病逝於3月23日,3人於21日;另有1人為40歲至59歲中年人,病逝於18日。
過去21天死亡病例人數、年齡段如下:
3月22日按七天移動平均,新加坡每10萬人口當中,已完成疫苗接種的,0.09人死亡;未接種疫苗的,0.26人死亡;後者為前者的2.89倍。
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117%
本波病死率維持在0.051%
從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起確診病例,至2022年3月23日,新加坡一共出現104萬4661起確診病例,其中1220起死亡,病死率維持在0.117%,與前一天同。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新加坡眼》以1月6日為奧密克戎波的開始,分析此三波的病死率如下:
以上是《新加坡眼》按每一波疫情出現的時間粗略劃分出三個時期。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51%,與前一天同。
增長率升至0.76
本土病例的移動七天確診人數增長比例,自前一天的0.74升至0.76,意即前一階段每出現100起,現階段則出現76起。
病例增長比例連續22天維持在1.0以下。
在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1249人 (14%) ,ART抗原檢測陽性7691人 (86%) 。
新加坡把ART抗原檢測陽性計入確診統計,香港特區也是;中國大陸不把抗原檢測陽性列為確診,但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核酸檢測依然是確診依據。不同地方對「確診」的定義和方式不一。
新加坡衛生部多次指出,只有到指定檢測中心做的ART抗原檢測陽性才計入統計;大量自測陽性病例未計入確診,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因此,確診數據並不能反映疫情全面。當局制定政策的依據主要是重症和死亡,以及醫療資源是否有擠兌風險。
ICU重症增至26人
ICU重症病房有26人,比前一天增2人。
按年齡分,七旬以上12人 (+1) ,六旬8人 (+1) ,40歲至59歲5人 (=) ,20歲至39歲1人 (=) ;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按病情分,病危插管有18人 (=) ,輸氧觀察有8人 (+2) 。
3月23日按七天移動平均,新加坡每10萬人口當中,已完成疫苗接種的,0.43人為重症;未接種疫苗的,1.08人為重症;後者為前者的2.51倍。
普通輸氧病例降至117人
仍有0-11歲兒童病患一人
新增12-19歲青少年一人
普通輸氧病人有117人,比前一天少24人。
按年齡分,七旬以上85人 (-19) ,六旬17人 (-5) ,40歲至59歲11人 (-1) ,20歲至39歲2人 (=) ,新增12歲至19歲青少年1人 (+1) ,0至11歲兒童1人 (=) ;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808人
隔離病房的普通病例808人,比前一天少50人。
按年齡分,七旬以上501人 (-33) ,六旬143人 (-7) ,40歲至59歲83人 (-3) ,20歲至39歲30人 (-3) ,12歲至19歲青少年無人 (-3) ,0歲至11歲兒童51人 (-1) 。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昨增客工宿舍病例20起
本地社區病例8729起
在昨天的新增本土病例當中,客工宿舍病例20起,本地社區病例8729起。
昨天新增本土病例年齡分布如下:
在昨天的新增本土病例當中,不足12歲的兒童占13%。
境外輸入病例191起
境外輸入病例昨增191起。
新加坡目前已開通32個國家和地區的「接種旅客通道VTL」,可入境免隔離;陸續還會開放。
如果沒有出現傳播力更快的變異病毒,相信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境外輸入病例會在每天小几百起的範圍上下波動。
社區護理中心(方艙醫院)
在治病患增至3萬3082人
昨天,中症以上病患從醫院出院128人,累計2萬4351人;死亡病例新增6起,累計1220起。
至於輕症和無症狀病患,在社區護理中心 (類似方艙醫院) 接受治療的,昨有3萬3082起,比前一天增625人;在社區護理中心隔離之後病癒8253人,累計98萬5057人。
活躍病例3萬4033人,比前一天增553人。
— END —
編輯: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