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Air去年利用遍布在全球117個國家的6475個城市的數萬個由政府和私人運營的監測站,進行實時空氣品質分析。這些傳感器可測量汽車尾氣、發電廠廢氣、沙漠沙塵暴,以及爐灶和野火產生的煙霾中的懸浮顆粒PM2.5濃度。
去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指導原則,把PM2.5的建議可接受含量降低到每立方米5微克,但在IQAir周二公布的報告卻顯示,117個國家和地區當中,沒有一個達標。
6475個城市只有222個城市達到世衛標準,也就是只有3%的城市達標。
懸浮顆粒PM2.5是最小的污染物,但也是最危險的污染物之一。吸入時,可以直接吸入氣管、支氣管、肺部,然後進入血液,引起炎症反應。它與哮喘、心臟病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等健康威脅有關,每年有數百萬人死於空氣品質問題。
據世衛組織稱, 2016年約有420萬人因懸浮顆粒PM2.5的相關疾病而過早死亡。
117個國家和地區的PM2.5濃度排名:(排名越靠後越好)
空氣最糟糕的前10個國家有:
必須指出的是,孟加拉的空氣品質其實是逐漸改善的,已經比2018年的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97.1微克下降了約20微克。
報告指出:
「中亞和南亞的空氣素質是世界上最差的,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50個城市中有46個在這個區域。」
在上述排名榜上,PM2.5濃度低於5毫米的地方其實有三個,但都不是「主權國家」。
空氣最乾淨的自治邦波多黎各(Puerto Rico,3.8微克)和美屬維京群島(U.S. Virgin Islands,4.5微克)都屬於美國領土,而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4.8微克)則屬於英國領土。
因此IQAir報告才會說,沒有一個國家達到世衛的標準。
北歐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英國的空氣屬全球最潔凈水平,但仍然超出標準1至2倍。芬蘭的PM2.5濃度在已開發國家中是最低的(5.5)。
至於東南亞的表現,則屬新加坡最棒!
新加坡在117個國家和地區里排名第74(排名越靠後越好),表現中等,PM2.5濃度為13.8微克,比世衛的標準超出兩倍有多。
主要拉後腿的城市是新疆和田(101.5),連續第二年成為中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也是全球污染最嚴重城市的第三名。
北京的PM2.5是34.4毫克,上海27.7毫克,廣州24.4毫克,深圳是17.9毫克,澳門是17毫克,香港則是15.9毫克。
在東亞地區(蒙古、中國大陸、韓國、台灣、日本)空氣最污染城市的排行榜上,前15名都是中國大陸城市。
報告指出,中國的空氣品質正在穩步改善。自2018年以來,中國城市的PM2.5已總體下降了21%,與2020年相比,66%的城市PM2.5濃度都有所下降。
首都北京更是連續5年持續進步改善。
台灣的PM2.5濃度則是16.3毫米。
IQAir北美執行長黑姆斯指出,報告揭示了在取得空氣品質數據方面,各地存在巨大差異。例如在非洲、中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空氣監測站就很少。
她說,如果沒有這些數據,就不知道一個地區的污染程度。
「就好像2021年空氣污染第二嚴重的國家查德。以往,我們都無法從那裡獲得相關數據。這顯示我們得做更多工作,以彌補監測站的不足。但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在收集空氣品質數據方面還有一定差距。」
在新加坡邊境開放之際,我們在選擇出遊的目的地時,或許也可以查看這個空氣品質網站,看看哪個國家或地區的空氣比較好,才前往該區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