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洋 交大中文EMBA項目申請啟動!7月1日申請截止

2022-03-27

2022南洋中文EMBA項目年申請現已開啟,申請截止日期為2022年7月1日,每年九月開學。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交大EMBA項目

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簡稱南洋EMBA,分為中文和英文兩種授課方式。南洋EMBA(中文)項目,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與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聯袂打造。

課程擁有世界級頂尖商學院授課團隊,教授們都具有卓越的學術成就和科研成果,以及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名師指路,讓學生在東西方管理思想的碰撞中進一步開闊視野。除常規授課外,項目還通過與國內外名企的交流,增進跨行業之間的合作。

項目也整合了南洋商學院和安泰經管學院的學術優勢,依託南大與交大在企業界的豐富資源,實現學術與實踐的相輔相成、資源互補。

南洋理工大學建立了遍布全球160個國家,逾90個校友會,約25.7萬精英的校友網絡。其中,有30個校友會分布在中國各地。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

海交通大學在全球擁有30萬校友及近百個海內外校友組織。作為南洋EMBA項目的學生,將擁有校友終生學習的福利,並共享兩校豐富校友資源,使未來職業生涯的平台更為廣闊。

申請資格

具有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

具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其中5年以上管理經驗。

申請截止日期

課程每年九月開學

2022年的入學申請現已開啟,截止日期為2022年7月1日。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

網上申請

上傳所需資料:

報名表

1寸電子照片

護照信息頁和身份證掃描件

兩封推薦信

學歷、學位證書掃描件

就讀院校出具的成績單掃描件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提供的「學歷證書電子註冊備案表」、「學歷認證報告」或「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

單位組織結構

筆試面試

面試通常由兩位面試官與申請人進行交談,面試時間大約為30分鐘。

如果申請人有出色的中國管理類聯考成績或者GMAT成績,筆試或可免考。

入學考試

2022年入學考試時間安排:

2022年5月21日

2022年6月18日

2022年7月9日

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是新加坡最高學府。在教學、研究以及創業方面於世界上都具有卓越的領先優勢。在QS亞洲大學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學連續二年名列亞洲學府前三名。

南洋理工大學是新加坡最高學府。在教學、研究以及創業方面於世界上都具有卓越的領先優勢。在QS亞洲大學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學連續二年名列亞洲學府前三名

TWpBd01UbzBNV1F3T2pnNk56Z3laVG82TVE9PQ==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

南大是一所商科和工科並重的綜合類大學,其中南洋商學院連續第三年在英國《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上升,2018年在世界各大商學院中排名第22位,南大工程學院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工程學院之一。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

南洋商學院,Nanyang Business School,簡稱NBS,即南洋理工大學下屬商學院,是新加坡第一所同時獲得AACSB(國際商學院協會)和EQUIS(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認證的商學院。

依託南洋理工大學在技術和研究創新方面的優勢,南洋商學院的MBA項目也在全球各大榜單中表現不俗。

怎樣才能夠成功申請到

南洋理工大學

1 本科申請條件

達到新加坡教育部認可的A-LEVEL(A水準)考試;

參加中國高考測試並達到本科第一批錄取分數線以上,參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中國211和985高校同等水平錄取。合格者,參加本校的面試擇優錄取。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

2 碩士申請條件

中國教育部承認的全日制4年制本科學歷,擁有學士學位。民辦本科和專科生不獲接受;

雅思6.5分(單科不低於6分),舊托福580分,新托福93分(任選其一);

大學本科加權平均分80分以上(按百分計),成績總評GPA 3.5分(按4.0滿分計算);

中國985重點高校畢業生優先考慮,民辦本科、專升本、自學考試、遠程教育不獲接受;

如各學院需要提供GRE和GMAT等考試憑證,以各學院招生要求為準。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國立大學2026Fall理學院提前批公布!這幾類同學適合申~
  • 免考AEIS但可以進入新加坡政府學校?三育中小學正在招生中!
  • 中國高考倒計時!選對留學路徑成功逆襲
  • NTU 圖靈人工智慧學者項目:高額獎學金助力,開啟 AI 逐夢之旅
  • 2025新加坡公立大學本科指南:通往亞洲頂尖學府的黃金通道
  • 一文看懂!2025新加坡政府學校空餘名額+申請熱度全解析(附表)
  • 驚!2025新加坡KET考試大變革,國際學生留學之路危機四伏!
  • 中國高考倒計時!選對留學路徑成功逆襲
  • 新加坡競賽全解析:助力孩子攀登學術與創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