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29日起,食肆可在晚上10點半後恢復售賣酒品。(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過去兩年多來,新加坡餐飲業者的防疫道路可說是十分崎嶇。除了要因應一下子收緊、一下子又放寬的堂食人數而不時改變「桌椅隊形」,還得確保食客之間不能靠太近,嚴格把關營業時間等等,忙得焦頭爛額。
政府(24日)終於捎來喜訊。 在一系列放寬防疫條例的新宣布中,其中兩項應該最吸引餐飲業者的眼球:
下周二起,同桌堂食人數從五人翻倍至10人;
解除食肆晚上10時30分的「禁酒令」,也可提供現場表演和直播節目。
這兩大方面的解封不僅能讓餐館接待更多食客,也意味著夜間營業時間可延長。但喜從天降之際,餐飲業者卻馬上聯想到另一問題:
人手短缺。
餐飲業者事前都沒收到風,因此對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第一時間反而感到不知所措。
距離下周二才不到幾天時間,一時之間要去哪裡找人手?到時大批顧客到來,該如何接待?
距離下周二才不到幾天時間,業者一時之間要去哪裡找人手,應對顧客回流?(海峽時報)
OUE餐飲集團首席營運官Andrew Ing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說,新條例實施後,對餐館業者和消費者都是好事,但他指出,餐飲業人手不足的問題一直處於停滯狀態。
政府在上個月的財政預算案也宣布,將從今年9月起進一步收緊外國人力政策。
「一些餐館可能想延後開門營業,但沒有足夠的員工,他們可能就得減少座位,或甚至考慮不延長營業時間。」
新加坡夜生活娛樂總商會會長王漢平則說,餐飲場所唯有調整人力資源及營業時間,才有辦法應付。 他舉例說:
「我們得為生意做最合理的打算。比如周一可休息,或在午餐時分暫時休息,以確保晚上有足夠人手。」
夜深「黃金」時段可讓店家收入翻倍
今後終於在10點半至凌晨12點這個「黃金時段」售賣酒品,讓不少餐飲業者鬆一口氣。(海峽時報)
疫情期間,許多夜間場所被迫轉型售賣食物。今後終於在10點半至凌晨12點這個「黃金時段」售賣酒品,讓不少餐飲業者鬆一口氣。
王漢平認為,這短短的一個半小時所能帶來的生意,可以占據店家一天內約三成至五成的收入。
其他業者也認同,延長夜間營業時間預計可帶來四成的收入,甚至讓收入翻倍。
餐飲業者Norman Then就計劃,下來將積極聘請新員工,並為他們提供培訓,以達致合格的服務標準。
但他也坦言,如果有關當局能更提前基於通知,這樣一來就能更好地為招聘及財務進行規劃。
「我們一直以來都像站在交叉路口,因此根本無法預測雇員需求……曾有幾個月,我們又有太多人手,當下也預料不到有任何可開放的計劃。這些對於我們的預算和人手都有影響。」
TWpBd01UbzBNV1F3T2pnNk56Z3laVG82TVE9PQ==
誠然,這回我國大步邁進與冠病共存,讓餐飲業者或其他服務業者有些慌亂,但這些都可以是一步步解決的,危機就是轉機(happy problem)。畢竟有錢賺,誰會說不?
新加坡餐飲協會昨天就在面簿發貼文指出,針對政府的新宣布,協會對前景持樂觀態度,並期盼餐飲業生意在下來幾個月能有更持久的復甦。
餐飲業限制少了,最開心、且受益最大的肯定是廣大的食客們。
兩年多來,在社交聚會上最多也只能約七人,闊別已久終於可以10人同桌,消費者肯定興奮不已,「摩拳擦掌」準備大肆慶祝一番。
闊別已久終於不必再限於五人同桌,消費者肯定興奮不已。(聯合早報)
4月1日新馬陸路通全面通關後,本地業者就可聘請更多來自鄰國的員工,到時餐飲業者的問題很可能就會迎刃而解。
新馬全面通關 業者可增聘鄰國人手
另一邊廂,隨著新馬陸路從4月1日起全面通關,也意味著本地業者可聘請更多來自鄰國的員工。
其中,理髮店是最「依賴」馬國員工的服務業之一。髮型美容協會發言人受詢時告訴本地媒體,本地約5000家髮廊中,來自馬國的髮型師就占了六成。
(新明日報)
發言人說,每逢遇到過年過節較忙碌的時候,髮廊人手短缺問題更為嚴重,大約會缺少四成左右。
「待兩國全面通關後,相信一些馬國員工也期待回來新加坡工作,貢獻手藝。」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