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小,父母已老,身在新加坡的我們未來該何去何從

2022-03-28

圖源:pixabay

祝大家健康

最近聽到了

一個疫情期間的故事

內心很多感觸~~

一個朋友原本在美國工作

去年父親突然重病

他經歷了一個月的隔離回去探望

(沒換護照所以過程還算順利)

還好父親恢復得不錯

他探望之後就又接著回美國工作了

但是今年母親也查出了重病

而且情況很是不好~

無奈之下

他只能放棄美國前景很好的工作

回國工作以便照顧父母~~

圖源:pixabay

辣媽聽到這個故事,

夜深人靜時獨自糾結難過了好久。

雖然朋友的故事

可能只是疫情之下的特殊狀況,

但對於我們這些漂洋過海的人來說,

「父母老了怎麼辦」

終究是一個不能迴避的話題。

都說「父母在、不遠遊」 ,

辣媽的小編們和我們的粉絲一樣,

大多數都是媽媽。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是

為了孩子們的教育和成長

來到或者留在了新加坡。

從此和父母遠隔重洋,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

已經兩三年都沒見面了。

圖源:pixabay

雖然每天都可以視頻聊天,

但卻無法緩解磨人的想念。

我們和爸爸媽媽

在視頻中每天說著「都好、都好」,

卻可能無意中會發現

爸爸腰閃了、媽媽生病了......

可能很疼很難受,

但爸媽們都會躲躲藏藏、小心翼翼地

不讓我們知道。

我們也是一樣,

長大了的子女,

就算生活有多麼不如意,

心情有多麼低落,

也早就過了和父母撒嬌耍賴的日子。

在父母身邊時

還可以飯桌邊上細細聊聊生活日常,

隔了山海那麼遠,

所有的不開心,

只能化成一句「都好......」

圖源:網際網路

中國人的家庭觀講究得是付出,

父母們小時候為了子女傾其所有,

到老了卻希望自己不要給子女添麻煩。

我們選擇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時,

父母都會說,

「去新加坡好呀,大城市對小朋友教育好」,

雖然轉過身去可能就在偷偷抹眼淚,

卻不敢要求要遠行的子女留在身邊。

圖源:新加坡官網

很偶爾地,

和父母聊起以後養老的問題,

爸爸媽媽也總是說

「我們才不需要你管呢,

你管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

但是為人子女的,

哪裡能是說不管就不管呢~

圖源:pixabay

爸爸媽媽現在還算年輕、腿腳強健,

輪不到我們照顧他們,

很多父母都還在幫助我們

做飯、做家務、照顧孩子。

但是再過十年、二十年呢,

萬一父母年邁時,

生活不能自理了要怎麼辦呢?

圖源:pixabay

看看身邊年紀大一些的朋友們,

有選擇把父母接到身邊的,

雖然新加坡老年人的保險費用很高,

省一省也還能接受。

但是爸爸媽媽們就要忍受

遠離故土、語言不通的孤獨和寂寞,

有很多老人家在新加坡待上一段時間

就吵吵鬧鬧要回中國了。

圖源:pixabay

也有朋友會選擇

把父母送入中國的養老院的,

可經常看一些國內養老院虐待老人的新聞,

讓大家都心有戚戚焉~~

而且現在中國的這些服務行業的費用

都是水漲船高,

靠譜的養老院費用

估計比把爸媽接到新加坡還要多。

圖源:pixabay

還有朋友等孩子長大了,

選擇回去陪伴父母的。

這可能是最兩全的選擇了,

畢竟上了大學的娃們

估計連和爸媽聊個天都懶得,

但是年邁的父母卻是

這個世界上最需要我們的人。

圖源:pixabay

但是不論哪種選擇,

都需要父母和子女

有一方付出自己的時間和情感,

忍耐生活環境的轉變,

告別熟悉的日子,

重新適應~~

圖源:pixabay

寫了這麼多

辣媽心裡也是好難受

不知到底該怎麼辦

但人生本來就都是負重前行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希望爸爸媽媽們的身體都健健康康~

大家都是怎麼打算父母的養老問題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