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惡語傷人的代價高昂,從上級口中說出更是加劇了這一負面影響,而鮮為人知的是,這除了會惡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會導致員工在上班時間「摸魚」,這種現象也被稱為「上網偷懶」(cyber loafing)。
由於會降低組織生產力,企業尤為關注這種「上網偷懶」現象。最新的研究表明,員工每天會在與工作無關的活動上浪費兩到三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而這樣的「上網偷懶」現象每年會給公司造成高達850億美元的損失。更糟糕的是,如果有員工利用公司網絡訪問非法網站或進行在線賭博,可能還會給公司的網絡系統帶來風險。
那麼,對於「上網偷懶」現象企業應該如何達到最佳緩解效果?上級的不恰當措辭又會對員工造成多大影響?接下來,我們都將為你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教授簡介
掃碼查看
英文簡介
Vivien Lim Kim Geok | 林金玉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組織與管理系教授
美國·匹茨堡大學博士
教研領域:工作壓力與職業通勤、信息技術對工作的影響、職場性別多元化、員工行為偏差等
顯而易見,上級的辱虐管理會使這一情況惡化。除了直接的身體接觸,辱虐管理行為包括所有口頭和非口頭的不良行為,例如對員工發脾氣、謾罵、冷暴力、欺騙、虐待等。
一般情況下,感到屈辱的員工會因為害怕失去工作而不會反駁上司,只會通過上網偷懶的方式來進行報復。這一點在我們最新開展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了《信息與管理》(Information & Management)期刊上。
我與研究團隊的多位學者——Kian Yeik Koay、Patrick Chin-Hooi Soh, Derek Lai Teik Ong, Jessica Sze Yin Ho以及Pang Kiam Lim共同對馬來西亞243名員工的上網偷懶行為展開了調查。此外,我們還調查了他們對上級的態度和遵守道德的看法,以及他們是否會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方式。
研究發現,上級的辱罵行為越惡劣,員工花在網上偷懶的時間就越多;而對那些抱著「以牙還牙」態度的員工來說,則更是如此。還有一些員工認為這種報復行為並不違背道德,因此消極情緒也很強烈。
那麼企業又能做什麼呢?我們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企業應該減少各管理層虐待下級的不良行為,制定相應政策,讓員工能夠舉報濫用職權的上級,而且不用擔心受到上級的報復。各企業都應該嚴肅對待所有員工的報告。
除此之外,企業還需注意員工對辱虐管理的理解並不一致,因此必須正確判斷報告中的行為是否為真正的「辱虐管理」。營造相互尊重的文化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無論擔任什麼職務,上級的辱虐行為都堅決不能被姑息。
幾年前大韓航空的「堅果風波」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2014年,大韓航空副社長趙顯娥以乘客身份乘坐大韓航空班機,因空乘沒有將自己的堅果按規定放在盤子裡,便大聲斥責了乘務人員並要求乘務長下機,迫使飛機掉頭開回登機口……此事件不但引起韓國民眾譁然,也令航空管理部門尤其關注。
企業需要讓所有員工明確一點:工作中的辱虐管理是絕對禁止的。此外,企業還可以培訓員工與上級相處時的有效策略,如談判、協商和如何澄清事情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員工缺乏道德或自私自利的行為會影響「辱虐管理」和「上網偷懶」之間的關係,因此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可以增加測試環節。例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情景模擬等多種方法對應聘者進行測試,篩除那些明顯表現出缺乏道德或自私自利的人。
總之,上網偷懶的行為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後果卻不容小覷。在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些衝突,但善意的語言,尤其是來自上級的鼓勵,確實會比苛責的話語更能帶來正面效果。
文章英文版首發於香港南華早報
原文標題為License to Retaliate: How Harsh Words From the Boss Leads to Employees』 Cyberloafing
作者:Vivien Lim(林金玉),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管理與組織系教授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