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票房大收的《长津湖》成为今年全球票房之冠。(路透社)但与此同时,有关电影的负面评价,以及对韩战正当性的省思,却又遭到官方的无情打压。
中国财经媒体人罗昌平在微博中写道:
“半个世纪之后国人少有反思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就像当年的沙雕连不会怀疑上峰的‘英明决策’。”
(沙雕为中国流行语,意指愚蠢。)
“仅从零下三十多度被活活冻死这样一个残忍的细节看,冰雕连值得怜悯,不值得歌颂,而背后造成这些年轻子弟活活冻死的人更应该承担责任。”
罗昌平随后被当局以“侵害英烈名誉罪”逮捕。
《长津湖》剧照。(互联网)除了抗拒国内舆论针对韩战的反思,北京同样也对《长津湖》作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成就所受到的负面影评加以打压。
在中国影评网站“豆瓣电影”上,《长津湖》目前的评分仅为7.4,在战争片和历史片的类别中,仅比其余48%和49%的同类型电影来得好,以电影水平来看,这显然并非太高的评价。
然而,中国社会因《长津湖》而被激起的炽热民族情绪,以及北京的有意操作,却使任何有关《长津湖》的讨论,陷入“只让你多看,没让你多问”的氛围。
影评公众号“深焦DeepFocus”就因为发表了有关《长津湖》的评论文章《粗制滥造的主旋律,到底献给谁看?》,而被封禁两周。
中国官方极力追捧的满满“主旋律”感,无可避免让《长津湖》被贴上大外宣的标签,国外观众自然无法以纯粹商业片的角度视之。
《长津湖》在豆瓣的评分并未展现出它在中国舆论中一面倒的态势。(网站截图)除此之外,对历史的不同诠释,也让《长津湖》在国外上映时无可避免引起反弹。
一些分析质疑,中国志愿军当年在长津湖战役中根本没有取得胜利,不少史料都佐证在该场战役中,中国付出了远多于联合国军的代价,但《长津湖》的历史叙事却明显有“丧事喜办”的意味。
另外,“抗美援朝”的正当性多年来也遭到不少质疑。
一些史观认为,当年韩战是在朝鲜时任领导人金日成的主导下才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为防止韩国被并吞而在釜山登陆,并一路打退朝鲜军队,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挺进。
中国的官方宣传口径则一直强调“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人强加给中国人的。但史料却显示,联合国军当时没有进犯中国之意,一旦到了鸭绿江,他们就会班师回国。
换句话说,让不少中国子弟在严寒下成为“冰雕连”的战争,或许原本就可避免。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在朝鲜南侵韩国后登陆救援。(NARA)从《战狼2》到《长津湖》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另一部同样充斥中国民族主义的主旋律电影《战狼2》在中国以外地区上映时,尚未引发如此剧烈的争议。
两者之间的差异,基本上足以反映近年来国际政治局势的丕变。
《战狼2》上映时,正好搭上了中美关系恶化的时代洪流。
从那时起,中美的激烈对抗使中国外交从过去的“韬光养晦”转而成为“战狼外交”。
主演《战狼2》的中国男星吴京刚好也主演了《长津湖》。(互联网)相较过去,中国在外交上更外显、更自信、更强势,使一些国家的民众开始对此警惕和反感,甚至在中文世界中也引发越来越多反弹。马国创作歌手黄明志充满嘲讽意味的《玻璃心》近日得以大红大紫就是一例。
如今,当一部中国官方力捧的主旋律大片飘洋过海上映,一些新马国民众会对《长津湖》产生负面观感,个中原因也就不难想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