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醫療系統在世界聞名遐邇,然而許多剛來新加坡的小夥伴在生病時不知道該去診所還是醫院,也不大清楚兩者之間的差別。
那麼新加坡到底有哪些醫療資源供大家選擇?具體的就醫流程是怎樣的?遇到緊急情況時又該怎麼辦?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答這一系列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01 醫療資源
新加坡醫療設施主要分為診所和醫院兩大類,接下來我們就詳細了解一下它們在新加坡醫療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診所
新加坡診所作為面對病患的第一線,類似於國內醫院的門診部。診所主要分為兩類: 綜合診所(Polyclinics)和家庭醫生式診所(General Practitioners Clinics)。
Polyclinics由政府經營,對公民和永久居民病患有一定折扣,因此來這裡問診的病患更多,往往候診時間會長一些。
GP Clinics則是私人運營,費用相較於綜合診所貴一些,自然來的人比較少,等待時間也比較短, 適合經濟水平較高以及想要早點見到醫生的病患。
圖片來源於網絡
醫院
醫院主要分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在這些醫院中,有應對各種病患的綜合醫院,也有專精單一醫療方向的專科醫院
公立醫院由於是公共醫療設施,價格相對便宜,但是應對的病人更多所以往往需要預約和排隊。若非急診,一般不會接受walk-in的病患。
私人醫院的環境更好,服務更周到。但是醫療費用高於公立醫院,因此病患會少於公立醫院,病人往往不需要排太久的隊就可以得到治療。
02 就醫流程
新加坡公共醫療設施的就醫流程如下:
如果病患只是身體輕微不適、無生命危險,應先去診所就醫,不能直接去醫院門診。診所初步診斷後會確定病情嚴重程度:若病症輕微,則會開藥和病假單(MC)讓病人回家養病:若症狀嚴重或診所醫生無法診斷病情,則會開出推薦信(refer letter)讓病人去醫院的專科門診進一步求醫。
由於診所不設急診部門,且在非工作日不開門。病人若有急診需求,如有嘔吐、昏迷症狀等,可直接前往醫院急診部門就醫。急診部診療後,會根據病症將病人轉至醫院專科或者給病人開藥和MC,讓病人回家養病。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加坡住院或手術一般是需要專科醫生確診並開具證明的。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做出治療判斷,而不是病人的需求。正是得益於高效的分流體系,才使得新加坡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依然高效運轉,從容面對新冠疫情。
03 緊急情況
以上流程適用於一般情況,但當小夥伴們遇到緊急情況時,則可以直接撥打急救電話,並呼叫救護車服務。
急救電話
遇到緊急情況,大家可以撥打急救電話呼叫救護車。但在這之前,大家需要對病患有一個大致的判斷,這是因為新加坡有兩種急救電話,為不同的病人提供服務。
新加坡的995熱線由政府統一管理,專門為那些突發心臟病、嚴重外傷、溺水等情況危急的民眾提供免費的緊急救助服務。
然而,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995總是供不應求。據統計,2013年,995電話共接到超過15萬個求助電話,比上一年增長了5.3%,其中有近1/3是突發急症的老人。
為了給995電話緩解壓力,分流一部分輕症患者,新加坡近年來推出了另一個1777急救電話,由新加坡的各大私人醫療機構或救護車運營商管理。那些腹瀉、皮膚炎症、嘔吐、輕度燒傷、低燒等暫時沒有生命危險的病人需要急救時,可由1777派出救護車。那些不符合急救標準但是也打了995熱線的病人,將由1777負責處理。因此,小編建議大家遇到突發急症時先考慮一下情況的嚴重性再打電話,為995熱線節省寶貴的時間。
救護車費用
病人必須根據救護車行駛的距離,支付35~60新幣的急救費用。而且在節假日期間,費用還可能上漲到100新幣。
病人或家屬不能讓救護車將病人送去指定醫院,只能聽從指揮中心的調派。如果堅持要這樣做,會被收取274新幣的救護車費用。而那些非緊急狀況(經由醫生評估),卻使用了SCDF救護車服務的病人,也會被收取274新幣的救護車費用。
結 語
以上就是關於新加坡就醫指南的全部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