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说
神奇一幕:港澳台用繁体字,新加坡却用简体字!
自从知道海外有个由大部分华人组成的国家——新加坡后,万事通就有一直有个疑问:中国流传的是简体字,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未来可能也会一国两制)用的是繁体字,但新加坡却用的是简体字!
这种情况引起了万事通的好奇,特地查询了相关的资料,在此分享给大家!
1956年中国开始大规模流行简体字
港澳台因历史原因尚未传入
据万事通所知,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过一次汉字简化运动,后来又断断续续进行简化,一直到1956年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才开始在全中国推广简体字。
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简称《总表》)。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在全国推广的简体字并未传入港澳台三地,故一直到现在,香港、澳门、台湾使用的依旧是繁体字。
知道了港澳台为什么会使用繁体字,万事通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新加坡开始使用简体字。
据悉,新加坡的华人多来源于中国的几次“下南洋”,尤其是明末到民国时期,由于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不少人为谋生计,不得不下南洋求生。
那时又正值南洋大开发,许多国家或地区开始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华人前往。这也就有了遍及东南亚的华人移民。
在当时下南洋的人群中,用的都是繁体字,还未有简体字流传,新加坡后来又怎么会使用简体字呢?
《简化字总表》
新加坡建国之初
华文学习依旧是繁体字为主
1965年,新加坡正式宣布独立建国。
8月9日,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告:“新加坡要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我们将建立个榜样。这不是马来国,这不是华人国, 也不是印度国。让我们真正的新加坡人……不论种族、语言、文化、宗教团结一致。”
由此,新加坡正式确立了官方语言——即马来语、汉语、英语和泰米尔语。但实际上来说,英语才是新加坡的主要用语。
在独立之初,新加坡的汉语仍旧是繁体字。一直到1976年,新加坡才开始大规模转为使用简体字。
1972年的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多说方言
繁体字要更难学
新加坡的华人多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当时的人们以说闽粤方言居多。新加坡曾在1980年做过一次人口普查,其中显示,华人社会中,以方言为家庭用语的家庭占到81.4%,以闽南话37.5%、潮汕话18.5%、广府话16.1%三大方言为主。
现在我们之所以觉得各地方言并不是很难懂,那是因为中国在建立之初就进行了全国性的扫盲运动,社会上大多人都能说清楚、听明白普通话,方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有些偏向于普通话。
但在当时的新加坡,懂方言的和不懂方言的华人,真是鸡同鸭讲,互相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就连老师们教华语时也在用方言教学。
相比简体字,繁体字更加难学,对于当时本就艰难的华文教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注重实用的新加坡而言,选择易于书写、学习、传播的简体字,也就不难理解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