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改變對社會效應投資看法,彼此進行更廣泛合作,以產生更巨大的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
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昨早(3月30日)在首屆社會效應投資大會「宗旨議程「(The PurpoSE Agenda)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如果它們忽視社會的長遠發展,它們將不太可能在長期內取得良好業績。
他也說:"企業股東們開始將社會和環境影響視為價值創造因素,而非成本中心(cost centre)。」
尚達曼也在會上概述新加坡社會企業中心(Singapore Centre for Social Enterprise,簡稱raiSE)所推出的三項舉措,以提高企業和投資者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機會。他指出,推動合作融資、提高能力和培養人才的舉措,將有助於擴大跨領域的協同作用,深化社會影響力。
首先是催化融資,讓公共和私營領域的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聯繫,合作發展一項社會影響力債券。該試點債券措施旨在改善精神健康康復者的就業機會,通過社會企業和社會風險投資夥伴之間的合作,讓這個群體更順利地返回就業市場。
目前,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AP風險投資公司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發起的亞洲交響慈善基金會(SymAsia Foundation)已加入該債券計劃,承諾投資50萬元,協助催化社會效應投資和減低這類投資的風險。
為加強本地社會企業的能力,raiSE與創投公司求索創投(Quest Ventures)合作,推出亞洲首個由風險投資支持的可持續影響力加速項目。在這措施下,起步社會企業將獲得資金和支援,推動它們下一階段的發展。
尚達曼還表示,raiSE已跟新躍社科大學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分享社會企業領域的知識和聯繫,以及探討與來自新躍大學的起步公司合資的模式,以促進培養有社會意識的新一代企業家。
他表示,這三項舉措將有助於投資者、社會組織及社會企業進行更密切合作。「重要的是,企業必須建立新的企業文化,把社會影響力視為企業宗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尋求更多方式來推廣新的企業文化。」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