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是在調查後發現有關報道的敘述與事實不符。該孕婦在抵達醫院一個小時內便接受了治療,更沒有流產這回事。
該網站在沒有得到醫院的查證結果之前便作出如此嚴重的指責,顯示它還缺乏專業水平,以履行「替代新聞來源」的神聖任務。
這個事件似乎案中有案,那位傳說流產的孕婦為何要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向該網站撒謊?這是事件留下的最大疑點。
在今天的網絡信息發達時代,每個網民都可以成為「新聞來源」,有些信息以訛傳訛,距離真相越來越遠,越是聳人聽聞,傳播就越廣越快。
由於醫院的治療延誤導至孕婦流產,聞之者都會為之憤怒。惟其如此,不管是主流媒體、網上平台都有進行查證事實和確定消息來源的責任。
標榜「替代新聞來源」的網站應該從這類重複發生的假新聞事件吸取教訓,煽動性的報道方式是雙面刃,可以博眼球也可以自傷。為社會伸張正義的精神可嘉,但誠信尤其可貴。
醫院由於別人的虛假指責而花費人力和時間去調查,在冠病疫情造成人手短缺加劇的情形之下,無端加重當局和前線人員的壓力。
例如去年11月,在網上發表意圖錯誤誇大冠病疫苗危險性、阻止人們接種疫苗的博文,一名博客與轉發博文的人民力量黨秘書長吳明盛一起接獲更正指示。
時政網站「網絡公民」(The Online Citizen, TOC)去年10月終因屢次拒絕遵守執照條件,遭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取消其類別執照。
資媒局當時指出,「網絡公民」明確而持續地拒絕對資金來源保持透明,並且拒絕提供所需信息以完全遵照廣播法令及相關執照要求。
該網站2019年8月15日曾刊登過一篇題為《總理夫人何晶奇怪地分享了一篇與家人斷絕關係的文章》的報道。李顯龍總理隨後對主編許淵臣與馬來西亞籍作者魯巴星妮發起誹謗官司索討賠償。去年10月,高庭判決兩被告向總理賠償21萬元。
無論如何,數碼信息發達並沒有提高人們識別信息真假對錯的能力,否則,網絡欺詐騙局也不會一天比一天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