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物
从小到中学,他流浪3地,辗转10所学校;15岁开始打工,当过搬运工、开过车、做过推销员……33岁和小伙伴一起创业,成功创办义利集团,业务范围遍及马来西亚;还是马来西亚华商总会的会长!
他就是今天的新人物——林国璋。
林国璋曾说:自己要创业,来扭转我人生的过程。我们不能够选择我们的出身,但我们能够选择我们的未来。
他出生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生命几乎得不到保障,更是被迫随家人不断搬家,但他辗转10个学校,依旧接受了完整的教育。
发展几十年,更是成为马来西亚华商总会的会长,为中马友好做出了贡献!
战乱时期出生
3次被迫搬家,辗转10所学校求学
虽然林国璋很少谈及自己的过去,但我们还是寻找到了他童年时期的蛛丝马迹。
林国璋出生在1945年1月24日的峇淡岛,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
接连不断的战乱,让林国璋一家不得不搬离峇淡岛,搬回江沙生活,父母仍旧以割胶为生。
后来二战结束,但马来西亚发生叛乱,1948年到1960年一直实施着紧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林国璋一家被英政府搬迁到霹雳州的太平谋生。
“虽然我的童年过得很坎坷,但并不因此自暴自弃自卑。”
虽然不断被迫搬家,但林国璋在这一过程中,辗转念过7间小学和3间中学,接受了完整的教育。
15岁成为一名货车司机
薪资$200住公司折叠床
打工时,林国璋当过搬运工、开过车、做过推销员……
1960年,15岁的林国璋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吉隆坡一家食用油公司负责开货车送油。后来还从送货员升职成为一名销售员。
“1966年,我的薪资是660令吉(约现在的200新币)”。据林国璋回忆道,当时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睡的是可折叠的帆布床,和几个同事同住在公司的楼上,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把床叠起来。
但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林国璋跑遍了雪兰莪州和吉隆坡,抓住了食用油方面的商机。
33岁创业成立义利集团,
一举推出“红鹰油”成市场领头羊
1968年,在33岁的林国璋的带领下,他和一群朋友成立了以食用油为核心的义利集团。
在当时的马来西亚,种植棕榈树、生产棕榈油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手段,林国璋的义利集团,就像一条出生的小鱼,闯到了一堆“大鳄”之间。
为了盘活公司,快速发展,林国璋采取了更多的方法,例如争取小市场、借钱贷款建造炼油厂打破供给束缚……
1976年,义利集团推出的“红鹰油”打入市场。以不含胆固醇+透明外包装的优势,一举引爆食用油市场,义利集团也借此成为大马食用油领域的领航者。并于1993年成功在吉隆坡上市。
业务拓展矿泉水、沙巴茶,
而今公司遍及整个马来西亚
在食用油领域获得成功后,林国璋又开始拓展其他行业。
1989年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家矿泉水公司——Spritzer,这个在今天的大马最畅销的矿泉水品牌。但在当时,林国璋的行动受到很多人的嘲笑,那时的大马人多喝自来水,就连去酒吧和餐厅,上的也是自来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