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黨新科議員辣玉莎在國會撒謊,引發了輿論關注。工人黨的遲緩反應,相信讓不少國人,包括該黨的支持者失望。
語言是工具,更是武器,在政治上尤其如此。很多政治錯誤都發生在這種工具失當上,只是程度輕重不同。
如外交部長維文在國會殿堂私下貶損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屬於失言。此前人民行動黨議員朱為強關於小印度的「笑話」,就因帶有種族歧視意味而被朝野議員批評,屬於無聊當有趣。民主黨議員林孝諄在國會講髒話遭國會訓斥,屬於出言不遜。
這些錯誤,在性質上跟辣玉莎的撒謊,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當辣玉莎首次指控警察部隊,引發內政部長尚穆根的強烈反應時,不知道工人黨是否有跟她查實?如果相信同志的發言是真實的,為何卻沒有同黨議員在國會聲援她。如果工人黨也對她的發言存疑,為何允許她三次撒謊?面對執政黨強勢的回應,工人黨的做法讓人納悶。
面對警察部隊要求協助調查的壓力,辣玉莎終於在國會承認撒謊前,是否先在黨內交代過?如果有,工人黨有什麼反應?
從秘書長畢丹星一開始表示,將把事件交由國會特權委員會處理,後來輿論對辣玉莎大力撻伐後,再宣布黨內也成立紀律調查小組的事發順序看來,工人黨似乎並不非常重視同黨議員撒謊的事。
另一個值得多說兩句的,是確保政治風氣清明,必須警惕外國不良的趨勢,包括對受害者失去分寸的對待方式。英美社會似乎陷入一種受害者道德光環的崇拜,好像受害越深越崇高。
辣玉莎自稱是性侵受害者(真相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撒謊的目的似乎也是為了替性侵受害者發聲,使得國會領袖英蘭尼在譴責她撒謊時也得小心翼翼。但她撒謊的行為,才真正貶損了性侵受害人。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辣玉莎承認撒謊,還是做了正確的事情。
從國人的整體反應看,人們對大是大非畢竟是清楚和堅持的,這讓人欣慰。
重視對錯更甚於政治立場的選民,才是政治清明的最大保障,也是對政黨與從政者最大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