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性功能障礙,老漢花近1萬7000元買性保健品,服用幾十瓶藥丸和藥粉仍「早泄」,諮詢師也失聯。
林先生(67歲,兼職文員)告訴《新明日報》記者,他去年8月在網上發現一個性保健品的廣告,稱可提升性功能,就撥電聯繫上這名在國外的「諮詢師」。
「我說明了自身早泄的情況後,對方稱用藥一個療程,就可達到行房20分鐘的效果。」
林先生指自己吃了各種藥丸和藥粉,卻遲遲不見效。
於是,林先生抱著一試的態度,花420元買了一個療程。不久後,他就收到幾瓶小藥丸。
「服藥後,確實有一點效果,但之後又回到老樣子,諮詢師說細胞可能有問題,叫我換藥。」
林先生接著又再收到幾瓶藥和幾張貼布,但不見效,因此開始質疑產品。然而,眼見「諮詢師」分享的「成功案例」,他繼續聽從「諮詢師」的推薦,再買了3個療程。
用藥五個月後,林先生只延長了一兩分鐘的時間,與對方保證的20分鐘相差甚遠。
「我感覺被坑,詢問對方後,他讓我去檢查腎,但我檢測後並未查出腎病,對方又說需要向教授請教,隨後就失聯,WhatsApp的頭像也撤下。」
他坦言,雖然年紀大了,但仍有「需求」,花了近1萬7000元買了數十瓶大小不一的藥丸和藥粉,效果未達到預期,令他很失望。「我希望借自己的經歷,提醒公眾在買類似藥物時,要三思後行。」
林生2021年無意間在網上看到性保健品的廣告,以試試看的心態購買。
林先生也表示,藥物隨著療程的推進,收費越來越貴,但包裝也越來越「高級」,從最初的小塑料瓶,最後竟送來禮盒裝。
「我一直半信半疑,最後收到一個療程的藥品時,竟發現藥瓶上寫著『治療皮膚』,我才斷了希望。」
林先生憶述這五個月的經歷時,也稱自己「太笨」,頭腦不靈活,如今竹籃打水一場空,他也無可奈何。
「我薪水不多,買藥的錢都是我的老本,我很後悔,希望以後能更明智的思考問題。」
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在網站上提醒公眾謹慎對待來歷不明的保健品,對於宣傳誇張、見效快的保健品更要提高警惕,否則服用後很可能傷害身體,甚至會致死。
當局還舉例,兩名男子曾服用含有治療糖尿病成分的性保健品後癱瘓和死亡。因此建議公眾在網購保健產品時,應從信譽良好的零售商網站或有實體店面的店家處購買。處方藥藥效較強,應由醫生根據個人病情開出,切勿自行用藥。
另一方面,受訪中醫師張磊表示,性功能障礙的病因不同,病患需親自去看醫生,進行綜合評估,才能對症下藥。
他也解釋道,人的個體差異、年紀和心理都會影響「藥效」,即便不同人吃同一款藥也會有不同效果,因此醫生在問診後會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開藥和制定藥量,才能有效治療。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