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总理: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2022-04-01     缘分     15160

李显龙总理: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乌克兰危机破坏了法治与和平的国际框架,使得国际多边合作的体系难以运作,也进一步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他也注意到,民调显示,台湾民众相信美国会在危机时伸出援手的比例已经减少,台湾社会正在讨论延长义务兵役;日本也在讨论安置美国的核武器,这都反映了重要的战略重估。

李显龙总理: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在外交关系协会会长哈斯(右)的主持下,李总理在一小时内回答了有关乌克兰危机、全球化、气候变化等问题。(海峡时报)

正在美国进行工作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3月30日到华盛顿智库外交关系协会出席一场对话会。在外交关系协会会长哈斯(Richard Haass)的主持下,李总理在一小时内回答了有关乌克兰危机、全球化、气候变化等问题,期间中国是一个频繁出现的主题。

谈到乌克兰危机对中美关系的冲击,李总理指出,他希望在中美的最高层、在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层级,中美会做出理性考虑并维持两国关系。然而,如果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这将对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造成严重的后果。

李总理说,如此一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开始自问,“我应该从乌克兰危机中得到什么防务上的教训、谁值得信任、会在我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他也指出,亚太地区的框架与欧洲不同,欧洲有北约、前华沙公约组织下的国家,由这些架构画出红线。而在亚洲地区,这里有台湾、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随着事态的演变,这些架构会怎么被解读?他强调,亚太地区需要思考导向冲突的过程,以及如何避免冲突的结果。

有现场观众问到新加坡外长维文曾提出中国能作为俄乌战争的调停者,并询问中国是否适合当调停者时,李总理说,他不认为中国自告奋勇当调停者的可能性很高。

李总理也解释,他认为,此前外媒关于维文的报道,标题不是维文外长的原意。李总理说:“我想中国会宁可其他人挺身当调停者。我也不觉得乌克兰危机的问题,是缺少调停者。”

李显龙总理:

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

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让中国面对尴尬问题,因为这违反了中国本身珍惜的领土完整、主权与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不过,在亚太区域,中国不会因为拒绝疏远俄罗斯而付出政治代价。

李显龙总理: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海峡时报)

主持人哈斯在会上问到,中国与战争发动者的关系如此密切,俄乌之战会否让中国省思,并且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李总理认为,乌克兰的情况给中国出难题,如果可以这样对待乌克兰,东南部的顿巴斯可以被当作是飞地,那中国国土上非汉族的聚集地呢?

至于制裁的问题,总理则从世界相互依存的角度来看:大国采取制裁措施会导致另一个国家面对实际的经济后果,但是换个角度,如果美国切断中国的联系,以为反正自己在中国没有相等规模的存款,但实际上两国的经济密切相关,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许多美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切断关系反过来也会伤害美国。

他说:“这不等于说你会落入很糟的状况,但是我认为两边都知道这么做的代价会非常高。”

TWpBd01UbzBNV1F3T2pnNk56Z3laVG82TVE9PQ==

至于区域其他国家,李总理说:“本区域的所有国家,都担心主权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要保持和中国的联系,而且有的国家与俄罗斯也有重要联系,印度就是一个例子。”

他说,事实是中国采取了自己的立场,而中国认为他人在请求中国帮解决俄罗斯造成的问题,中国给的回应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李总理解读:“换言之,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李显龙总理: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海峡时报)

在一个小时的对话会里,主持人、台下与线上对观众提出的问题中,不少围绕着中国。

总理在回答另一个有关全球化的问题时也说:“如果你说你打算把中国完全切割出去,你打不死它,而你自己也会受重伤。”

他对这群华盛顿观众重申,中国发展的动力巨大且不能阻挡,“你可以尝试阻挡它、拖慢它,这样你可以为自己阻绝一些冲击,但也设定了一个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麻烦关系。你也可以尝试和它合作,让它融入国际体系,你和它都从中获益。慢慢的,你希望一个建设性演变会发生。”

随着更多提问聚焦中国,有美国媒体记者问:美国总统拜登和美国国会是否接受了李总理提供的“北京耳语者”(Beijing whisperer)角色,意即能和北京沟通的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