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假设中国大陆开放国门,经济影响如何?
高文测算结果显示,在欧美模式下,倘若中国大陆开放国门,单日新增峰值或达815万例,累计确诊可能达到4亿例;在新加坡模式下,倘若中国大陆开放国门,单日新增峰值达8.4万例,累计确诊达361万例。
高文指出,过去在“动态清零”策略下,很多国内城市本土零新增,城市内活动基本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与国外国家措施相比,中国大陆的大型活动与社交距离的限制相对较少,居民户外不戴口罩的也越来越多,这是由中国严格的入境管控所保障的。
而倘若入境管控放松,必然需要一系列相对趋严的国内活动管控,来对抗境外输入病例在境内的大幅蔓延。海外主要国家在应对开放后疫情反弹时,也大多采取了“外松内紧”的做法。
根据海外国家的做法,高文列举了开放后,三种可能的国内管控情境。
第一,“非封闭+有限社交隔离”。这一举措类似欧美的做法,在入境上大幅开放,在国内限制上也大幅放松,对于社交隔离等的限制逐步减少,持有疫苗接种证明即可自由出入公共场所。
在这个情景下,高文推测,中国大陆经济环比增速或回落2个百分点。
第二,“非封闭+严格社交隔离”。类似新加坡的做法,不再采取局部地区的全封闭举措,但会采取严格的社交隔离与疫情防控举措来阻止疫情的继续蔓延,包括推进加强剂接种、禁止大型活动举办、严控大规模社交聚会。
在这个情景下,高文推测,中国大陆经济增速环比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分项来看,投资、出口逐步修复,但是消费仍受到较大冲击。
第三,“局部封闭+严格社交隔离”。这一举措延续中国大陆目前的疫情防控举措,继续采取当前的动态清零策略,即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通过局部地区的封闭举措,快速控制聚集性疫情。
在这个情景下,高文推测,中国大陆经济环比增速或回落1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短暂停滞,消费、投资均受到较大影响。
综合以上三种假设情境,高文指出,倘若中国大陆开放国门后导致疫情反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所采取的应对举措;开放国门不仅要考虑医疗资源的筹备、紧急情况的应对,也要同时考虑其对经济增速的影响,需要积极的宏观政策相配合,以减轻对经济的冲击。
四、中国大陆何时开?
预计2023年两会后是关键窗口
高文指出,2022年3月以来,奥密克戎在中国大陆本土蔓延加剧,多个省份的疫情反弹明显。
从受影响省份来看,本轮疫情波及的省份数量和所涉及的经济体量,均创下了2020年3月以来的新高。在各地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要求下,市内和跨区域人员流动明显下降,全国百城拥堵指数、城市地铁客运量均出现较大下滑。
高文指出,目前中国大陆疫情全面放松管控的条件尚不充足,包括疫苗全面接种、口服药物供给、居家检测试剂提供、分级诊疗策略、居家隔离流程、应对大规模疫情的防控体系和医疗资源准备等几方面,贸然放开只会适得其反,导致短期内大量人群感染,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社会生活停摆的情况,也会造成疫情大规模反弹。
从最近中国大陆各地的疫情应对情况看,高文认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社会资源的配置上,中国大陆还没有做好应对大量病例同时出现的准备,现在还不能“躺平”。因此,今年年内并不是合适的放松管控以及开放国门时机。
高文推算,按照当前第三剂加强针的接种进度,到三季度,中国大陆第三剂加强针的覆蓋率将达85%以上,将有效提升群众体内抗体水平,增强应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性。
另,一些口服特效药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但距离大规模落地应用还需时日。
同时,中国大陆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医疗分级管控以及医疗资源的调度配合,例如建设方舱医院、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轻型病例由收入医院变为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等。
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今年年内有重大会议要召开,需要社会稳定。
因此,高文认为,短期来看,当前采取的社会面清零策略是应对当下奥密克戎蔓延的有效手段;长期来看,逐步开放是趋势,预计2023年两会后,天气转暖,是合适的开放窗口期,可以尝试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逐步分阶段推进开放。
在此时期,高文建议,当前海外相继开放重启给了中国大陆足够的观察窗口期,可以通过观察今年冬季疫情的反弹情况谨慎作出开放国门的规划。
高瑞东《如果开放国门:新增测算和经济影响》一文篇幅较长,论述充分,建议有兴趣的读者搜索原文阅读。
新加坡3月30日疫情回顾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截至3月30日中午1200时,新增确诊病例5729起,含本土5590起、境外输入139起,累计109万零823起。
昨天通报5起新增死亡病例
其中一人为六旬年长者
卫生部昨晚通报5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1263起。
在5起死亡病例当中,4人为七旬或以上年长者,2人病逝于3月30日,各有1人病逝于26日、25日;1人为六旬年长者,病逝于30日。
过去21天死亡病例人数、年龄段如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