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昨天(4月1日)重開陸路邊境後,過去一直扮演驛站角色的兀蘭商家,紛紛表示非常高興並期待人流的增加,能為他們過去兩年疲弱不振的生意注入活水。
在長堤坊營業的錢幣兌換商Resorts Foreign Exchange指出,自從新馬宣布開通陸路邊境後,生意增加了50%左右,大多數顧客都兌換令吉。這家兌換商的職員穆罕默德(Oli Mohamed)說:「當中不少顧客是馬國人,也有些是新加坡人。不過,他們兌換的數額並不多,原因可能是為了方便去馬國時使用。」
與兀蘭地鐵站、巴士轉換站銜接的長堤坊,過去一直是公眾出發到馬國的會合點,或是入境新加坡後各自解散的主要地方。
另一家在兀蘭地鐵站的錢幣兌換商JC Global也表示贊同。擔任JC Global業務發展主管的謝瑞彬坦言,這周的生意確實增加不少,「這情況我們已經預料了」。她表示,其實生意在疫情之下受到嚴重打擊,因為很少人出國旅行或者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人兌換令吉。
然而,隨著我國宣布對外旅客開放,加上新馬重開陸路邊境,謝瑞彬相信旗下八家錢幣兌換商的生意會穩步上揚。「除了來往新馬的旅客,我們也希望見到更多遊客前來新加坡旅行,帶動更多生意。」
介於兀蘭與馬國柔佛州新山的新柔長堤,是全球最繁忙的陸路關卡之一,在冠病疫情暴發前每天約有35萬人次及5萬輛各類交通工具往來,其中有不少是每日往返的打工族。新馬兩國政府上周宣布今天重開陸路邊界,預計會有大批在新加坡定居或工作的馬國人,以及新加坡遊客入境馬國。
臨近兀蘭關卡的馬西嶺巷熟食中心,在疫情前有一半左右的食客來自馬國。多數受訪攤販預料新馬開通陸路邊境後,生意會有所提升。但也有攤販認為,不排除生意會變得更差,原因是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人,如今可以隨時選擇回到長堤的另一端,而不是待在新加坡。
自2013年就在馬西嶺巷熟食中心做生意的鬆餅攤主鄧金水(66歲)說,熟食中心在疫情前,不少食客是在本地工作的馬國人,普遍繁忙時段是凌晨2時至清晨6時。但自從疫情暴發後,他形容在熟食中心用餐的馬國人數量宛如門可羅雀,「在這裡經營的攤販生意至少跌了30%」。
不過鄧金水預計,如此情況會隨著新馬重開陸路邊境後得到改善,「就好像太陽出來了,我認為這會對我的生意,或者其他攤販有正面幫助」。
相較鄧金水的樂觀,同樣在馬西嶺巷熟食中心營業的魚湯攤主郭瑞微(67歲)則持保留態度。她認為,新馬陸路邊境開放後,很多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人都會回去馬國,因為如今他們可以自由進出兩國關卡,這可能導致原本就以馬國食客為主的熟食中心,生意進一步減少。
「我們這邊都是以馬國客人為主,邊境開放後,當中不少都表示會回去馬國探望家人,還有很多說要辭職……至於未來的情況如何,接下來要觀察。」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