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典范”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2022-04-02     缘分     19497

“全球抗疫典范”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要转向共存策略首先必须调整的是心理

在2021年11月17日举行的创新经济论坛晚宴对话中,李显龙再次阐述了新加坡防疫策略的转变。“因为新冠病毒在变化,科学在变化,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当形势发生变化,你必须随它做相应改变。当然,这真的很难。”

李显龙表示,要转向共存策略。首先必须调整的是心理。

“我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我们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遵守限制措施。有了疫苗,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新冠现在是可治的、不严重的。对98%人口来说,如果我们被感染,完全可以在家康复,就像患了流感在家康复一样。未来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将是常态。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病人,尤其年长者。当然,如果家里有体弱人员,可以到社区隔离设施进行隔离和康复。”李显龙解释道。

他进一步解释道,新加坡不可能永久性地关闭边境,因为新加坡人依靠贸易维生,如果人员和货物无法流动,该国(的经济)就死了。”

李显龙表示,“对于新加坡来说,我们不得不改变方向。这也要求说服民众,现在有必要接受每天几千例的病例。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但病例和死亡难以避免,后者主要是老人。这就是生活,也是流感、肺炎以及其他疾病每年夺去成千上万老年人生命的方式。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新加坡能够转换防疫思路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是新加坡政府在疫苗接种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积极开展全民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2020年8月,辉瑞疫苗获得美国FDA批准;当年12月21日,第一批辉瑞疫苗抵达新加坡;12月30日,该国首批医疗工作者接种疫苗;2021年1月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带头示范接种疫苗;到2022年3月,新加坡人口中两剂疫苗接种率超过92%,接种第三剂的达71%(绝大多数接种的是mRNA疫苗),均领先全球。 其中60岁以上老人完成两剂比例高达95%。这也为新加坡从清零转向与病毒共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是随着疫情变化检测方法的不断灵活调整。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引入抗原快速检测的国家之一。早在2021年6月,新加坡民众就可以在市面上自行购买抗原快速检测套盒在家检测。

新加坡的实践显示,当病例不多、病毒传播速度不快的时候,需要用较为精准的检测方式。一旦病例多了,尤其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来不及等核酸出结果,那么,抗原快速检测就可以派上用场。

与抗原自测相伴的,是居家隔离康复措施的推出。 在德尔塔疫情期间,新加坡开始大胆采用分层治疗安排:普通人感染先在家隔离和恢复;有基础疾病,或是先天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才安排到社区中心集中隔离;然后才是到医院,以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的心理很重要。“如果人们在心理上无法接受病毒的存在,就无法接受居家隔离、居家康复。那么,抗原自测做得越广泛,检测出来的病例越多,对社会反而会形成越大的恐惧。”

最后,新加坡政府认为开放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的“躺平”,而是要随时根据疫情严重程度调整管控措施,必要时仍需收紧。 新加坡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方法基于两项主要原则——首先将疫苗接种作为先决条件。那些不接种疫苗的人将被限制在许多公共场所和活动之外。接种疫苗是为了保护个人在感染新冠时免受严重症状的影响,而不是为了防止感染。

其次,为了防止新冠快速传播,新加坡始终保留了戴口罩和安全距离规则以及更可控的逐步开放,以防止医院挤兑。“由于我们知道即使是接种疫苗的人也可能感染新冠,如果太多人被感染,我们的医院系统可能会崩溃。因此,逐步开放是一种务实的做法。”殷吉星说。

“全球抗疫典范”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李显龙接种新冠疫苗

事实证明,新加坡的作业是一份“动态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典范。

新加坡就好像学生时代那种低调的学霸,周围人都看不懂他的做法,为他着急的有,不理解批评的也有,但最后他却得到了最多的鲜花和掌声。

(文章来源:网络)

“全球抗疫典范”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全球抗疫典范”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